发布时间:2023-11-14 浏览:982 次
市一院中医科:秋季养生治病要趁早,谨防“秋后算账”
郑佳舟
“秋天的奶茶”不管用
高女士平常身体小毛病不断,三伏天身体没消停过,以为三伏天过去会舒服些,没想到入秋后,还总是觉得身体不得劲,前几天“秋天的奶茶”安排上了也不管用,每天都觉得口干喉咙干疼,嗓子跟冒火似的,天天咳咳咳,人也懒洋洋,还十分怕热,心情很不愉快。
听朋友说丰广魁教授带领的市一院中医科团队有很多中医特色疗法,高女士赶紧住院寻求帮助。入院时,丰广魁询问了高女士的情况,结合她的舌苔脉象,辨证为阴虚肺热,予中药方剂养阴清肺汤加减口服,并结合中医特色耳尖放血疗法,仅三天时间,高女士的干咳、喉咙痛症状就得到了很大缓解。
一个星期后,高女士整个人舒服了很多:“我现在是吃嘛嘛香的,情绪也好了很多。”
“私人定制”的养生汤
住院期间看到网上酸梅汤很火,高女士十分心动,赶紧询问丰广魁教授能不能喝酸梅汤,很快,丰教授给她“私人定制”了一款“百合银耳雪梨汤”(百合少许,银耳50g,雪梨1个,冰糖少量。银耳泡发后洗净撕碎,雪梨去皮切块,锅中大火烧开后放银耳,转小火后煮20分钟,放入冰糖和雪梨块,20分钟后加入百合,煮15分钟后关火,再焖10分钟。)
经过这次住院,高女士真的体会到了祖国医学的伟大,困扰她这么长时间的身体不适,经过短短的几天就明显好转了:“我以后就是中医的忠实粉丝了,出院后我还要坚持养生,把身体弄得棒棒的。”
秋季养生治病分“早晚”
丰广魁教授表示:秋季养生治病应该分早晚,早秋主要是防暑防贪凉,晚秋则是防燥防悲秋。
早秋阶段,气温还有夏天酷热的残余,白天依然炎热,秋老虎仍会肆虐一段时间,因此,早秋要防暑降温,可以喝酸梅汤,多喝绿豆汤,多吃西瓜,尽量不吃或者少吃火锅、羊肉、喝烈性酒。但过度的贪凉、饮冷容易导致感冒(发热)、关节肌肉疼痛、头痛、颈项僵痛、拉肚子等,早秋防止贪凉尤为重要。
晚秋则是要防燥防悲秋。秋天雨水减少,空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秋燥”现象,就是俗称的“上火”。一般有鼻干、甚至鼻出血,咽喉干痒、干咳无痰,口唇干裂、口干喜饮、大便干结,皮肤干燥、脱皮瘙痒等症状。
另外秋季秋风萧瑟,万物凋零,常使人产生忧伤悲愁、情绪低落等情志方面的变化。防止悲秋,就要动起来,多做些户外活动,通过运动增加人体热量散发。此外,还应多晒太阳,延长光照时间,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