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6 浏览:2363 次
治病养生需“趁热” 冬病夏治正当时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对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的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也就是夏至前后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中药穴位贴敷:成人每日1次,每次0.5-2小时,幼儿一般为15-30分钟。每年1-2月。常用穴位,如呼吸道疾病常用的肺腧、膏肓、定喘等。
口服中药:有直接冲饮的颗粒剂,也有自行煎煮及提供代煎的草药供选择。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服,每年服药1-2月,一般需坚持3-5年,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常用方药,如脾胃虚寒性腹痛可使用黄芪建中汤、理中丸、大建中汤;肾阳虚水肿可使用真武汤等。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行穴位贴敷时不宜剧烈运动、洗澡、游泳等活动;若行穴位贴敷后皮肤出现瘙痒、红肿等过敏情况,立即将贴敷取下,并使用湿毛巾擦净残留药物,及时就诊;进行口服中药时出现轻度便稀属于正常情况,若大便一天超过3次应停止服用并及时就医;冬病夏治时,饮食起居要注意,不要受凉、熬夜,忌生冷、辛辣、海鲜及烟酒。
哪些患者不适宜使用冬病夏治疗法
★有皮肤破损的、既往有中药贴敷过敏(包括有胶布过敏史、接触性皮炎)的患者;
★正在急性发作期的疾病,如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
★另有各种疾病辨证属于里实热证的患者。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咳嗽等属于肺脾气虚、肺气虚寒、寒饮伏肺一到秋冬季节就反复发作的疾病;
★消化道疾病:如胃痛、腹痛、慢性腹泻、五更泻等饮食稍有不慎或稍微受凉就加重的虚寒性脾胃疾病;
★妇科疾病:如痛经、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的阴道炎、怕风怕冷的“月子病”等;
★风湿痹病: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骨关节炎等一下冷水、吹空调就关节痛的患者;
★肾脏病:如慢性肾炎、水肿等乏力、怕冷属于脾肾阳虚的患者;
★男科疾病:阳痿、遗精、早泄等平时有腰酸腿软、怕风怕冷属于肾阳虚的患者;
★儿科疾病:因小儿肺气不足、脾胃虚弱引起的相关病症;
★脑科疾病: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疾病。
门诊地点及时间
地点:通灌院区4号楼五楼中医馆
中医科门诊:周一到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中医男科门诊:周一到周五全天
中医妇科门诊:周一到周四全天
中医脾胃门诊:周二全天
中医脑病门诊:周三、周五全天
地点:高新区院区1号楼3楼C2诊区
中医科门诊:周一到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中医男科门诊:周一全天;周二、四、六上午
中医风湿免疫门诊:周一、周三上午
地点:通灌院区3号楼二楼市儿童医院诊区内
中医儿科门诊: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