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3 浏览:149 次
连一医介入科
开展市首例改良BRTO手术,破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难题
胡佳业 吕娜 曹刚
近日,连一医介入科联合导管室成功为一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孙某(化名)实施了改良BRTO(经球囊导管阻塞下逆行闭塞静脉曲张术)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这一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市一院在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不定时炸弹”:危及生命的静脉曲张出血
孙某因呕血伴便血、出血性休克住进市一院介入科,在通过消化道内镜、门静脉CTV等检查后,介入科主任曹刚考虑为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进而引发的胃底静脉曲张,同时合并胃肾分流。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状况,如同体内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因曲张静脉破裂导致致命性大出血。
在传统治疗中,这类患者往往面临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的困境。然而,此次开展的改良BRTO手术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封闭空间”:药物无法“逃逸”
BRTO即经球囊导管阻塞下逆行闭塞静脉曲张术,指在DSA下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将球囊导管插入胃肾或胃腔分流道的流出端,充盈球囊以阻止血液流动,并注入栓塞剂以消除静脉曲张。
“弹簧圈联合应用”的改良BRTO手术则是在灌入硬化剂之前,先进行一场精密的“封堵作业”。弹簧圈能形成一个物理屏障,有效地堵住主引流道,使整个静脉曲张团成为一个被完全“孤立”的封闭空间,再注入硬化剂,药物就会被“困”在目标区域内,无法“逃逸”。
“塞子+弹簧圈”:巧堵“泄洪道”
术前检查完毕后,曹刚、徐文杰、刘书屹团队首先经孙鞯股静脉精准穿刺,建立微创通道,随后,在DSA血管造影的实时引导下,如同“导航员”,将一根纤细的球囊导管沿血管悄然潜行,最终准确抵达胃底曲张静脉的“泄洪道”——胃肾分流静脉。
关键的步骤随之到来,导管前端的球囊缓缓膨胀,如同一枚坚实的“塞子”,瞬间阻断了曲张静脉的血液回流。经造影发现这条危险的血管未完全堵住,于是,通过注入弹簧圈来再次封堵,再确定该血管被完全堵死后,医生们沿导管逆行注入定量的硬化剂,药液迅速充盈整个扭曲、膨隆的静脉团,并停留其中,开始对其进行彻底的化学消融,使其逐渐纤维化、闭塞。整个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完成。
展望未来:技术创新守护生命健康
此次改良BRTO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为患者孙某解除了生命威胁,也为市一院在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治疗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对于此项技术的优势所以,曹刚介绍道,主要是更精准、更微创、更安全,精准靶向治疗,可直接作用于出血的曲张静脉,精准高效;微创操作,手术仅需微小穿刺点,大大减少手术创伤;另外就是相比其他手术,更能保护肝脏的功能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复发率低的优点,能从根本上消除曲张静脉,显著降低再出血风险。
作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结对帮扶单位,市一院各相关专科得到了中大医院的强大的技术指导与支持。该院介入科和导管室的学科发展和专科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未来,介入科和导管室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引进和开展新技术,为更多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更先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