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宣教 > 健康资讯

市一院肛肠科:从“肠”计议,畅通一秋

发布时间:2025-09-11 浏览:55 次

市一院肛肠科:“肠”计议,畅通一秋

吕慧兰 庞玮

秋意渐浓,天高气爽,但干燥气候也悄悄偷走我们身体里的津液,于是不少人遭遇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等问题。作为中医肛肠科护士,准备了实用的秋日防便秘护理攻略,助您活力充沛度过“多燥之秋”。

一、辨体质调饮食:从根源补充津液

阴虚体质(常见表现:口干、皮肤干、大便干结):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如银耳百合羹、梨、黑芝麻、核桃。每日冲泡1-2杯蜂蜜水(水温不超过60℃),晨起空腹饮用效果更佳。

气虚体质(常见表现:排便无力、便后乏力、精神差):食用山药小米粥、南瓜粥、黄芪蒸瘦肉,搭配菠菜、芹菜等蔬菜,既补气血又促肠道蠕动。

湿热体质(常见表现:大便黏滞不爽、口苦、舌苔黄腻):选择冬瓜汤、绿豆粥、火龙果,帮助清热利湿。

二、中医外调法:通腑更轻松

1.穴位按摩,日常促排便

天枢穴:位于肚脐两侧约2横指处,是调节肠道功能关键穴位。每日早晚用食指、中指按揉,顺时针、逆时针各1分钟,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

支沟穴:位于手腕背侧,腕横纹上约3横指处,是中医治疗便秘常用穴。排便前10分钟按揉,每次1-2分钟。

2.腹部推拿,通腑润肠道

每晚睡前取仰卧位,双手搓热后叠放于肚脐处。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推拿腹部,力度由轻到重,范围逐渐扩大至整个腹部,每次5-10分钟。

3.艾灸温通,适用于虚寒便秘

取神阙穴(肚脐)、关元穴(肚脐下约3横指处),用艾灸盒或艾条温和灸,每次15-20分钟,每周2-3次。

三、调畅情志+规律作息:肠道也“开心”

秋季万物收敛,人易产生情绪低落。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此时需主动调节心态,可通过散步、练习八段锦缓解压力。同时,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养生原则;晨起后固定时间排便,即使无便意也可稍作等待5-10分钟。

如果您有排便费力、粪便干硬、排便有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和排便次数减少(自发排便<3次/周)持续6个月以上,建议及时到连云港市一院肛肠科就诊,明确病因后对症调理。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