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宣教 > 健康资讯

市一院市儿童医院发布小儿消化道异物急救指南

发布时间:2025-05-06 浏览:136 次

别让玩具变“利器”

市一院市儿童医院发布小儿消化道异物急救指南

王巧玲 李月 刘姜艳

近日,市一院市儿童医院小儿消化内科接诊了一名10月大的男孩,因误吞塑料玩具部件紧急就医。小儿消化内科医生立即进行内镜检查,异物卡在食道上段,所幸及时取出未造成严重损伤。术后经过儿内科四病区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护目前患儿已康复出院。

据统计,每年因误吞异物就诊的儿童中,玩具部件占比超过30%,其中塑料玩具因色彩鲜艳、形状多样,成为婴幼儿误吞的“高危物品”。小儿消化内科主任茆康卫说,别让玩具变“利器”,家长需掌握科学急救方法,更要从源头预防儿童消化道异物。

识别玩具类型,远离危险“玩具”

儿童误吞塑料玩具的危险程度,取决于异物的大小、形状及性质。一般光滑小零件如圆形塑料珠、光滑积木块等多数可随消化道蠕动排出,但直径超过2.5厘米可能卡在幽门或肠道狭窄处。像一些尖锐、棱角玩具易划伤食道、胃黏膜,严重者甚至引发出血、穿孔。另外一些纽扣电池的玩具因电池漏液可腐蚀消化道黏膜、磁铁组件多因磁铁吸附可能导致肠壁缺血坏死。近期流行的“水宝宝”玩具,因其遇水会膨胀,膨胀后的“水宝宝”会压迫消化道黏膜,导致肠梗阻,需格外警惕。

误吞“玩具”出现以下情况及时就诊

1.呼吸困难或缺氧:口唇发紫、喘息、无法说话或哭闹,可能是异物阻塞气道。

2.持续剧烈咳嗽、呕吐:异物可能卡在咽喉或食道,引发反射性呕吐,频繁咳嗽可能提示异物移动。 

3.拒绝进食与异常哭闹:孩子抗拒吞咽、流口水、用手抓喉咙,或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可能是异物滞留食道导致疼痛。

4.特殊异物误吞:如怀疑误吞电池、磁铁、尖锐部件、 “水宝宝”,无论是否有症状,均建议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医护人员如何取异物?异物取出后如何护理?

1.医生接诊后会根据异物的性质进行X线或CT检查,以定位异物的位置。小儿消化内科医生根据异物的位置,在内镜下进行食物异物或胃异物取出此项技术时间短成功率高

2.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后护士会指导家长给予患儿尽量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发生,禁食水3-4小时后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自主卧位,完全清醒后观察30分钟,无不适方可进食清淡流食或半流食,第2天可过渡到正常饮食。

3.护理人员会观察患儿有无腹痛或黑便等消化道黏膜损伤及出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市儿童医院小儿消化内科医护人员提醒家长,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不把玩具放嘴里,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当然若家长一旦怀疑孩子误食“异物”如硬币、纽扣电池、发卡、果冻等任何物品、食物后,需第一时间前往儿童医院消化感染专科就诊该科位于通灌院区现已成功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手术、异物取出术,减少了患儿到外地、院区间的路途奔波,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切实提高了港城儿童和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全天消化感染门诊周五上午消化+便血门诊24小时急诊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