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宣教 > 健康资讯

市一院重症医学科:ECMO支持下,与死神的拉锯战

发布时间:2025-04-10 浏览:171 次

生命至上,医者仁心

市一院重症医学科ECMO支持下,与死神拉锯战

施海媛 刘国满 牟志芳

经过两个多月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在市一院副院长(挂职)、重症医学首席专家松桥,以及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言理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成功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将一名危重甲流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也谱写了一曲医者仁心、生命至上的赞歌。

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回溯到1月13日,ICU抢救治疗的危重甲流患者李大爷(化名)因肺部感染反复高热,体温一度高达39.6℃,并出现明显气喘,高流量吸氧下脉氧饱和度持续下降的情况,生命危在旦夕。

松桥副院挂职、王言理主任以及志芳副主任医师第一时间到床旁诊治,仔细研判肺部CT,明确诊断为“甲流感染,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情,重症医学科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给予呼吸机支持、抗病毒治疗、呼吸力学滴定、俯卧位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超声心脏及容量评估等精细化治疗,并每日及随时床旁查房,实时调整治疗方案,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殊死搏斗。

然而,病魔并未轻易退却。

1月23日午,病情复杂的李大爷急转直下,氧合难以维持,循环恶化,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接到施海媛医生紧急电话的医师团队立即飞奔病房。此时,李大爷已俯卧位治疗21小时,经过呼吸力学优化,氧合仍持续下降,升压药物也在加量,生命岌岌可危

ECMO支持,与死神展开拉锯战。

刘松桥当机立断,“立即建立VV-ECMO生命支持!”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接力随即展开。

建立ECMO通路后,刘松桥带领诊疗组人员寸步不离地守候在李大爷床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调整参数,直至李大爷病情平稳。与此同时,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耐心解释治疗方案,用真诚和专业赢得了家属的信任和配合。牟志芳诊疗小组成员国满医生、施海媛实施动态病情监测机制每日、即刻评估病情及时汇报松桥带领言理和志芳根据病情变化,实时调整治疗方案,精细化管理各项指标。

2月10日,历经18天的ECMO支持,李大爷生命体征终于平稳,成功撤除VV-ECMO支持,开始逐步进行呼吸和运动康复锻炼。

刘松桥介绍,被称为“人工心肺机”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代表着一家医院、一个地区的危重症急救能力这项技术的常规开展也能够表示我们市一院重症医学科在危重症救治领域的领先水平ECMO技术适用于可逆性呼吸循环衰竭,通过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维持呼吸功能的患者;重症爆发性心肌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跳骤停等严重心功能障碍的患者。

    可是,病魔并未放弃挣扎。

治疗期间,李大爷先后经历了不同病原菌的侵袭,每一次都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挑战,重症医学科团队没有退缩,他们一次次精准评估病情,寻找病原学证据,精准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成功帮助李大爷渡生死难关。

医术精湛创奇迹,至精至微似华佗

两个多月的日夜坚守和精心救治,当晨曦第再一次拂过ICU的玻璃窗,那些与死神博弈的漫漫长夜终被破晓的曙光穿透。

感谢刘院长、王主任,感谢重症医学科团队,是你们创造了医学奇迹,更守护了我们这个小家的完整出院当天,李大爷家属将写着“医术精湛创奇迹,至精至微似华佗”的锦旗送到刘松桥的手中,眼含热泪,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市一院重症医学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是连云港市急危重症诊疗中心科室同质化管理院内6个专科ICU,致力于提高重症患者的成活率和治愈率每年收治患者1600余例,救治了大量感染性休克、ARDS等生命垂危的病人。这例危重甲流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体现了该科医护团队的精湛医术和人文关怀,更是李大爷意志顽强以及家属信任配合的结果,展现了市一院建设成急危重症目的地医院的决心。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