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0 浏览:99 次
2025年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专题
暖心护航“来自星星的孩子”
市一院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自闭症不是“系统错误”
吕静媛 薛梅
早期识别:家长必知的“红色信号”
年龄 | 预警信号(出现1项以上建议就医) |
6个月 | 无社交性微笑,回避眼神接触 |
12个月 | 不会指物、挥手等手势,对名字无反应 |
18个月 | 无有意义单词,缺乏假想游戏(如喂娃娃吃饭) |
2岁 | 不会说2个词的短语,不模仿他人动作 |
任何年龄 | 语言/社交能力倒退 |
“星星的孩子”:如同星际访客
今天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主题为“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语言障碍及重复刻板行为。这些孩子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用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如同星际访客,有部分孩子拥有非凡的专注力或记忆天赋。
自闭症的核心特征包括:
社交障碍:缺乏眼神交流,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对互动兴趣低;
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或重复刻板表达,语调单一,语用能力弱;
刻板行为:坚持固定习惯,如走固定路线、迷恋旋转物品;
感知觉异常:对声音、光线敏感或迟钝,痛觉迟钝或过度反应。
部分孩子可能展现“超能力”,如绝对音感、细节扫描般的观察力或程序化的记忆能力,但这些天赋常被核心症状掩盖。
家庭守护:用爱搭建桥梁
自闭症不是“系统错误”,而是人类神经多样性的珍贵拼图。科学的干预与社会的包容能帮助“星星的孩子”在地球上闪耀光芒。
家长朋友们可做到:
规律生活:固定作息与可视化时间表增强安全感;
包容环境:减少指责,鼓励参与家庭活动,接纳孩子的“特别”;
日常训练:利用吃饭、散步等场景引导语言表达与社交互动;
记录进步:记录孩子点滴成长,为专业干预提供参考。
科学干预:点亮星光的钥匙
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需结合专业训练与家庭支持,促进全面发展。
专业训练主要有:
行为疗法:应用行为分析(ABA)、关键反应训练(PRT)通过正向强化提升社交与认知能力;
语言与社交训练:角色扮演、社交故事帮助孩子理解互动规则;
结构化教学:有序的环境(如TEACCH)减少焦虑,提升学习效率;
世界卫生组织照顾者技能培训(WHO-CST):家长通过学习,在家庭环境及日常生活情境中培养生活技能与情感联结;
感官支持:提供降噪耳机、减少环境刺激,缓解感官过载。
市一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崔欣华为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儿童保健工作30余年,主要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语言发育障碍评估与干预、高危儿早期发展和早期干预、儿童多动、抽动症、自闭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等的诊治。作为连云港市孤独症诊断机构,该科常规开展孤独症筛查、诊断及干预治疗工作,也是全市唯一使用孤独症“黄金诊断工具”ADI-R和ADOS-2的机构。值得一提的是,该科从南京脑科医院引入了儿童超早期干预(PCBI,针对8-30月龄)和CST技术(针对2-9岁),这些科学方案就像“成长加速器”,已帮助很多家庭抓住黄金干预期,许多宝贝在语言交流、社交互动等方面进步显著。
儿童保健科孤独症专病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