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宣教 > 健康资讯

市一院肛肠科:新技术小伤口带来肛肠病大疗效

发布时间:2023-05-09 浏览:948 次

新技术小伤口带来肛肠病大疗效

市一院肛肠科:超8成患者适用新微创技术

肛肠疾病手术最可怕的地方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疼痛。

为什么会那么疼?因为肛肠部位是人体的三大敏感区域之一,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神经末梢,在肛肠疾病高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现实下,患者想要恢复正常生活就必须面临术后疼痛的巨大考验,而这剧烈疼痛来自手术的巨大伤口。

朱老太不仅是“老便秘”,还是较为少见的直肠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不管大便是否干燥都很难排出,即便排出仍有不尽感,医生检查发现,朱老太的排便出口附近组织、器官出现了功能性改变,长期便秘导致他体内毒素淤积。为了促进排便朱老太服用很多导泻药,产生了严重药物依赖,便秘不仅越发严重,甚至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体重下降等情况,医生说,必须开腹手术才能治好。

“为解决排便问题,肚子上得挨一刀,太不划算。”不认同开腹的朱老太找到了市一院肛肠科主任张永刚主任医师,因为他听说市一院在治疗肛肠疾病上均以微创技术为主导,他想试一试。

肛肠外科此“微创”非彼“微创”

张永刚说,肛肠科的“微创”是指用最小的手术损伤和最少的手术痛苦,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的一种外科技术手段,突出特点是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二次损伤。

“诸如治疗痔疮常见的PPH术、TST术都属于肛肠科老牌微创技术,此外我们利用吻合器创造性改良手术技术,开展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直肠黏膜脱垂的微创治疗,经肛门使用吻合器固定脱垂组织再悬吊切除,切除位置更深,创口更小,对肛门功能的保护更彻底,病灶位置较深的患者更可避免开腹,还不易复发。”

市一院肛肠科在全市首推TST-STARR术治疗轻中度直肠脱垂、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前突及重度脱垂痔等,还推出LIFT术治疗复杂性肛瘘,这类技术不仅安全有效,还可完全保留肛门括约肌和肛门功能,简便易行,成功率高,肛门失禁发生率几乎为零,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景的肛瘘保留括约肌手术。

肛肠病患者舒适度肛门功能二者兼得

手术舒适度是市一院肛肠科衡量微创技术成熟度的重要指标,多年来,该科医疗团队一直致力于对于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痔疮、肛瘘、肛裂等疾病的微创技术攻关,力求以最小代价帮助患者获得最大疗效。

“以藏毛窦微创技术为例,传统手术会在患者身上遗留开放性深创口,也就是‘挖了个大坑’,患者痛感剧烈,于是临床实践中我们地提出藏毛窦皮瓣转移缝合术,病灶腔彻底清除后,在‘坑’上覆盖一层皮瓣,相当于将创口关闭,如此一来手术舒适度和患者耐受度大幅提升。”

为确保每例微创手术达到预期效果,市一院肛肠科引进了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动力系统、磁共振排粪造影等专科设备技术,在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盆底功能、盆底运动情况综合评估,最终确定治疗方案、手术技法和术后恢复计划,使患者治疗更个性、更精准。

    “目前,微创技术已经覆盖了80%以上患者疾病的治疗,其创伤小、风险低、痛感轻的特点,不仅可以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彻底治疗疾病,还适用于所有患者,尤其是高龄老人。”张永刚说。

 

张永刚  市一院肛肠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

擅长:肛肠疾病的微创手术,注重肛门功能保护,对盆底疾病有深入研究我市该专业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学术委员。

专家门诊时间:高新院区周一上午;通灌院区周二全天。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