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宣教 > 健康资讯

火灾无情人有情,市一院ECMO小分队11天惊险夺命

发布时间:2022-07-23 浏览:1094 次

有人说,如果你经历过火灾,你就会懂的什么叫做水火无情。近日,在“鬼门关”逛了11天回来的李大叔顺利脱离了呼吸机、拔除了气管插管,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一句“感谢你们救了我!”使得市一院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心里“美滋滋”的,感觉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险,家中半夜失火,大叔重度ARDS了

6月25日23时,“叮~~~”市一院重症医学科值班医生康秀文副主任医师接到了紧急电话:病人54岁男生,呼吸道灼伤,已出现重度ARDS,缺氧严重,外院就医后查胸部CT示双肺散在斑片影,予以气管插管、肺保护通气、俯卧位通气、抗感染、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等治疗,预后仍差,病情危重,符合ECMO指征,需要到ICU进一步抢救治疗。正在转运途中。

挂下电话那一瞬间,康秀文立即联络科室主任刘素霞主任医师:主任,请ECMO小组成员立即集合!

回忆睡梦中家中空调自燃引发着火的情形,恢复中的李大叔仍心有余悸。

【知识点: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休克、严重感染或创伤等原因,导致直接或间接肺损伤,以低氧血症、呼吸困难或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随着病情的加重,身体多个脏器功能都会衰竭。】

急,病情就是命令,ECMO团队迅速集结

6月25日晚,如此寻常的夜晚,ECMO小组的成员们在干什么呢?

有些人正上着夜班,与康秀文医生一起守护着科室里在床的病重患者;有些人忙完一天的工作,刚陪完孩子写作业,正轻声回到自己的房间准备休息;有些人参加完医院一整天的运动会,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已泡完澡进入了梦乡……

然而,电话铃声响,使命下达时,他们无不抛却疲惫,放下手中的活,忘却生物钟的召唤,及时响应。病情就是命令,不到半小时,小组成员赶到科室集合完毕!

到岗后,所有人员开始了紧急准备工作,时刻等候着李大叔的到来。

【重症人:每一分每一秒,重症医学科的医务人员们都紧绷着心底的那根弦,密切关注着病人的各种病情变化。无论炎寒,无论昼夜,无论是工作还是在休息,只要有需要,都能做到时时刻刻响应,满足患者的一切治疗及护理需求,攻坚克难,不畏艰辛,集思广益,团结一致。】

稳,ECMO上机成功,体外心肺“上线”

6月26日又是一个不眠夜。

1时31分,李大叔住进重症医学科,已出现休克症状。

2时11分,科室主任刘素霞及康秀文副主任医师为李大叔行ECMO导管穿刺、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

2时15分,重症专科护士卢青云、赵罡行ECMO导管预冲。

    3时31分,预冲完成顺利连接体外循环,引血转速1500转/min,流量1.5L/min。

ECMO上机操作成功!这让所有关注李大叔的人都悄悄拂了拂额头的汗,看着他心电监护仪上逐渐稳定的生命体征,在场所有人的疲惫此刻都化作了脸上的一抹微笑。

然而一个好的开始,并不完全能让人把心中的那块陀放下:患者病情危重,后期的病情变化仍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充满着未知及风险。

这一夜,ECMO小分队队员们的心情随着机器参数的变化而变化,治疗措施随时予以调整。

【知识点: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很多医生称其为“人工心肺机”。顾名思义,就是在体外充当人的心脏和肺脏,帮助患者呼吸和循环,为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或移植争取更多时间。此技术是危重患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是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是生命支持最顶尖的设备。当生命失去呼吸和心跳,ECMO就成为了挡在死神与病人间的防护线,可为更多危重患者保驾护航。】

险,团队密切协作,冲破阻碍迎希望

果然,异变出现!

6月26日9时32分,李大叔的氧饱参数回落,呼吸再度出现紧急情况。

前来会诊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趁英副主任医师及康秀文副主任医师发现李大叔在ECMO治疗中氧饱不佳,立即予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加肺泡灌洗操作:气道内发现大量水样分泌物,超声检查显示肺水明显增多,负压吸引渗出物后,仍可见液体分泌物不断渗出。且患者乳酸增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凝血功能差。

科室主任刘素霞及康秀文医生立即下达医嘱:予肺保护通气,调节呼吸机参数,利尿处理,输注血浆,行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俯卧位通气、抗感染、抗休克、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等治疗。重症护理团队则在护士长翟怀香的带领下规范实施俯卧位通气,落实各项护理措施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6月27日,采取多样化策略,李大叔的病区较前好转。

重症医学科顾彩虹副主任医师再次为李大叔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加肺泡灌洗:发现套管下端气管、左右主、下咽侧壁黏膜呈焦痂样改变,局部粘膜糜烂充血。顾彩虹立刻采取措施,将脱落的坏死黏膜生理盐水冲洗后吸出,同时,采取限制性液体治疗策略,改善肺水肿。对于负压吸引下仍未能吸出的脱落物,最强夫妻档康秀文医生及张趁英医生再次强强联手,不畏艰难,采取多样化策略,使用网篮等设备,终于将大量支气管塑性焦炭样坏死物带出,同时清除腔内的较多脓血相间分泌物,行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术,患者氧合较前有所改善。

【知识点:由于患者肺顺应性差,气道阻力大,通过间断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肺通气及通气血流比,促进患者肺复张;严格遵循驱动压指导下的肺保护性通气,动脉监测呼吸力学,根据力学指标调整呼吸机参数,可以避免肺损害加重;PICCO的使用,使得监测血管外肺水变得更加便利,有利于及时补充胶体,加强利尿。】

幸,紧张救治11天,“鬼门关”中夺性命

一切的一切,都在为ECMO的顺利进行以及李大叔的更好预后做着铺垫……

    7月5日9时20分,李大叔呼吸力学明显改善,复查胸片明显好转,符合ECMO撤机指征,给予撤机,过程顺利。同时,呼吸机的模式也调整为自主呼吸模式。李大叔呼吸平稳,达到有效的氧合指数,意识逐渐恢复。

7月6日上午,李大叔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

正所谓火灾无情人有情。李大叔的良好预后,使得所有医护人员那颗悬着的心轻轻地落到了平地。

11天的“夺命”救治,于大多数人而言,可能眨眼功夫,而于李大叔,于李大叔家属,于所有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而言,这个看似短暂的时间却极为漫长,治疗过程中,除了上文所提到的病情变化以外,期间其实还发生了很多:休克,大出血,再休克,气胸,感染……

(重症人:看着李大叔的病情逐渐好转,意识状态逐渐恢复,大伙的心里都高兴着,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盼着李大叔越来越好。李大叔的救治,于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是一次历炼,也是一次考验;李大叔的康复,更是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精神的展示。每一位重症人,都会为拥有这样的团队而骄傲。)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