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1 浏览:1675 次
2022年4月20日“全民关注痛风日”专稿
摒除错误认知,科学治疗痛风
因为与疾病直接关联的高尿酸指标临界值是420μmol/L,所以将每年的4月20日定为“全民关注痛风日”。调查显示,痛风患者中有60%的患者存在痛风反复发作并进展加重的情况,且不少痛风患者存在错误的诊疗认知,这可能耽误痛风病情控制甚至导致病情恶化。
误区一:痛风不痛了,不用再处理
疼痛给人带来直观明显的感受,但治疗痛风的关键在于控制血尿酸水平。血尿酸水平持续达标,是痛风治疗的核心所在,所以即便已无疼痛发作,也应继续坚持将血尿酸水平维持在达标范围。
误区二:痛风导致关节痛,吃止痛药即可
痛风带来的损害主要不是疼痛引起的,而是不正常的血尿酸水平引起的。治疗痛风不仅要尽可能缓解关节肿痛等症状,防止出现再次发作,更重要的是使用合适的手段进行降尿酸治疗。
误区三:痛风长期治疗,药物副作用明显
部分患者担心长期用药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其实,专科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不同状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只要方案选择得当,并能配合做好必要的跟踪复查,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误区四:痛风石“顽固”,治疗或是无用功
在部分病人眼中,痛风石如“石头”般顽固难除。漫长的治疗消磨了信心,逐渐灰心丧气。专科医生说,当血尿酸持续稳定在达标范围内,痛风石有可能逐渐溶解变小甚至消失。
相关链接——
市一院风湿免疫科诊疗疾病种类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多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重叠综合征、血管炎等
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
退行性变:骨关节炎(原发性、继发性)
与代谢和内分泌相关的风湿病:痛风、假性痛风、马方综合征、免疫缺陷病等
和感染相关的风湿病: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等
肿瘤相关性风湿病:原发性(滑膜瘤、滑膜肉瘤等)、继发性(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等)
神经血管疾病:神经性关节病、压迫性神经病变、雷诺病等
骨与软骨病变:骨质疏松、骨软化、肥大性骨关节病、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骨炎等
非关节性风湿病:关节周围病变、椎间盘病变、特发性腰痛等
其他有关节症状的疾病:周期性风湿热、间歇性关节积液、药物相关的风湿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