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07 浏览:942 次
骨科MDT破解老年髋关节骨折难题
老年患者的髋关节骨折治疗一直是骨科的治疗难点。根据文献资料显示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半年内最高死亡率接近70%。昨日,笔者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却见到了一位髋关节骨折后被成功救治的朱奶奶。她告诉笔者:“我是上周日受伤入院的。医生检查后,发现我的心脏和血压有点高,就决定调动骨科MDT治疗模式,邀请多学科医生参加我的治疗。在这些医生的帮助下,我成功地完成了髋关节固定手术。现在已经可以下床走路了。”
据了解,朱奶奶提到的骨科MDT治疗模式就是当前国际医疗领域广为推崇的领先的诊疗模式——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该模式由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可以有效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的等待时间,有利于患者得到综合诊疗。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MDT治疗模式负责人霍永峰告诉笔者:“在我们骨科主任盛路新的带领下,在医院麻醉科主任赵志斌主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各相关科室的共同协助下,骨科MDT治疗模式运行半年来,治愈患者优良率达到95%以上,很多老年人通过这种模式,重新站立了起来。”
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源自病人需求
2018年年初,市一院创伤骨科霍永峰副主任医师所在的小组接治了一位特殊的病患——91岁的李老太。当天夜里,李老太的家人将刚刚摔伤的她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当班医生初步诊断,发现老人摔伤的位置为髋关节,必须马上进行手术固定。然而在术前检查时,当班医生发现李老太肺部功能退变较为严重,无法承受全身麻醉手术带来的压力。霍永峰告诉笔者,李老太的这种骨折非常麻烦,一旦救治不力,老人就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威胁其生命。
资料显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75岁至84岁人群中,10年内出现髋部骨折的发生率约为7%。目前,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生发现虽然手术可以提高髋关节骨折老人存活率,但是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老年髋关节患者一年死亡率仍高达20-30%,存活的患者约42%不能恢复伤前活动能力,约30%的患者甚至不能行走。霍永峰介绍说:“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长期卧床会引起诸多并发症,例如血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褥疮溃烂引起的感染,最终多器官衰竭死亡,患者和家人都非常痛苦。”
为此,医学界普遍认为,髋关节老年患者伤后尽早手术和术后加速康复是老年髋部骨折能否有良好结果的关键。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2011年,英国相关机构建议医生应该在髋关节老年患者入院或者次日对患者摔伤部位进行手术固定。2014年,美国AAOS发布的治疗指南建议医生在髋关节老年患者入院48小时应该对其进行手术治疗。
霍永峰感叹地说:“手术治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老年患者骨折了以后不光是单一骨折这一疾病,通常还合并心脑肺内分泌等多系统的疾病,比如心功能不全、老慢支、糖尿病、脑梗塞等。这都给麻醉和手术治疗带来了麻烦。一般情况下,我们首先需要对这些疾病进行术前内科调理,降低手术风险。然而,这种调整就会耽误老年人髋关节治疗的‘黄金48小时’先机。”
为了使李老太能够得到精准有效的治疗,霍永峰迅速进入骨科多学科联合诊疗新模式下建立起来的骨科MDT治疗小组微信群,召集群内各学科参与者。同时检验科、影像科第一时间介入,将李老太病情的影像资料等及时分享;麻醉科对病情初步评估,在此基础上相应科室以最快速度做好术前调整方案并反馈,以及术后调整康复方案……
在这种模式的帮助下,正在急诊科等待手术的李老太被送往呼吸科,呼吸科的医生对她的“短板”状况首先进行研判,调整她的身体指标并给出手术方案建议。次日,麻醉科就帮助李老太安排了手术。而整个会诊时间仅仅用了两个小时,重要的是紧紧抓住了“黄金48小时”!
骨科MDT治疗模式解决三大难题
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是市一院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新式的治疗模式。霍永峰介绍说,骨科MDT治疗模式破解了三大难关。首先是抢抓髋关节手术黄金48小时。其次是解决了负重后导致内固定钢钉失效,手术切口较大,术后活动疼痛难以忍耐等一系列难题,确保老年患者术后尽快下床。第三就是骨科手术后,一般病人会选择在家恢复,医生难以跟踪指导,一旦出现老年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不能得到全面治疗,极大地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如此情况下,小组成员中的康复医学科、骨质疏松科等医生的介入,可改变这一现状。
据悉,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MDT治疗模式已在老年人髋关节治疗领域广泛使用。该小组是在该院骨科主任盛路新、麻醉科主任赵志斌带领下,医院医务处的牵头下,由骨科、麻醉科、检验科、影像科、心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学科的医疗骨干组建而成的,是通过成立各个相关科室对治疗髋关节骨折有经验的医生成立相关的微信群,共同讨论相关的案例。
比如,为了解决老年人髋关节治疗术前准备时间长的问题,骨科MDT治疗模式小组通过微信群将患者病历资料和相关的影像资料共享,各科室医生按照各自专业提供意见,尽量缩短病人生理既能的术前准备时间。霍永峰介绍,采用这种方式,将原先需要半天或一天的会诊时间调整到两个小时,极大缩短了病人术前准备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影像科医生也会及时加入,为病人开辟绿色通道,尽量再缩短一些时间。
在为老人年这样的高危人群的高风险手术麻醉工作中,医院麻醉科选派了该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张小宝担负起此项工作,他不断摸索、精益求精,为每位患者实施个体化的麻醉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在解决病人术后下床负重的问题上,MDT治疗组的骨科医生霍永峰副主任医师,以及于健及殷照阳博士不断改进手术技术方法,抛弃传统的大手术方法,改用微创手术的方法,在病人患处开三个1至2厘米大小的切口,进行钢钉固定,确保骨折部位固定不失效,并及时对病人进行术后持续疼痛管理。87岁的李大爷、84岁的周大爷就是通过这个方法,术后48小时实现下床走路。
同时,针对骨折全面治疗和康复全程督导问题,MDT治疗模式小组成员骨质疏松科主任王东岩对病人骨质疏松情况进行全面把关。霍永峰告诉笔者,老年人容易骨折的最大诱因就是骨质疏松。术后老人如果不能及时进行骨质疏松治疗,骨折部位就会愈合的很慢,会增加其他部位骨折机率,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好。同样,在患者的术后,小组成员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臻会带领团队全程加入,指导患者在卧床情况下的康复训练,让患者在医院住院的短短几日内学会后期康复的关键技巧,更重要的是树立者康复的理念和信心。
可以说,MDT治疗小组集合了医院内各优势学科的优秀医务工作者,他们为的是组患者更科学、更合理的优质医疗服务而走到一起。正如霍永峰所说,MDT治疗模式能够成功开展,以至目前能够在我市的相应领域取得一定的影响力,源于有一班志同道合的同事参加到小组活动中。
MDT治疗模式治疗效果已显现
医学证据表明:老年人髋关节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半年内的死亡率高达70%,而经过手术治疗后,死亡率会下降到18%!截至目前,市一院MDT模式对老年人髋关节骨折的治疗已有20多例,完全康复率达到了95%以上,充分保障了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盛路新介绍,作为医院,“高质发展”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给患者高质量的服务。MDT创新医疗模式,真正聚焦在患者上,聚焦在疾病上,用医学整体合力代替学科的单打独斗,以医生动代替患者动,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整体治疗、循环治疗。
当前,应用MDT治疗模式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是破解老年人髋关节骨折高死亡率的新的方法,也适应了当今社会需求。在具体操作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连云港具体情况,发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MDT治疗模式,即术前管理,个体化麻醉,精准手术,疼痛管理,康复管理五大模块。霍永峰介绍,目前这一治疗理念和手段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在中国日益老年化的背景下,通过这种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老年髋关节骨折这一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社会和家庭问题,非常值得尽早向社会宣传和推广,并且这种运行模式可以在不同的科室复制,以造福百姓。
(刊于2018年8月15日苍梧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