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宣教 > 健康资讯

市一院输血科主任李兴华:流淌的一抹37℃暖色

发布时间:2018-09-07 浏览:2303 次

市一院输血科主任李兴华:

流淌的一抹37℃暖色

 不久前的一个夜晚,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的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

“喂,输血科吗?普外科患者大出血,需要紧急输血。”

 刚把电话放下不到一分钟,电话又接连不断地响起起:

“胸外科患者大出血……”

“心脏外科急诊手术……请紧急备血!”

“泌尿外科急诊手术,血液量不足,请紧急备血!”

 值班医生忙得焦头烂额,此时,科主任李兴华主任医师推门而入,让值班医生微微一愣,随即了然,早该下班的李兴华必然也是被连轴的紧急呼叫给叫了回来。

 李兴华刚要说话,电话铃再度响了起来,他麻利地接了过来,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

“李主任吗?我是消化科,这里有一位患者大出血,需要紧急输血!”

“好的,我们马上想办法。”

“李主任,您得快点,患者经历了两次失血性休克,我们的时间不多……”

 李兴华面色凝重,今晚的输血科实在像打仗。此刻,他满脑子里都是库存、配型、检测、相容……如果再碰上个稀有血型患者,也许,他还要和市中心血站协调。

 从医25年的输血专家李兴华深知,每一抹艳红都是生命鲜活的颜色,背后都牵系着几个家庭,但患者留给他的时间通常都不充裕,在有限的时间里,他必须为这些救命手术打算好万全之策。

 这就是医生们常说的,手术未动,血液先行。

两度转身不仅是重头开始

“李主任,消化科大出血患者的检查报告出来了,” 血液配型检测人员破门而入,焦急万分地说,“血型为AB型RhD阳性,但是所有库存AB型血液都不相容!经过鉴定,患者血液内含有抗-e抗体!

 李兴华的心一沉,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少见的抗-e抗体,只有e抗原阴性的血液才能与患者相合!e抗原是Rh血型系统的一种,阴性人群比例不足4%!

“立即与市中心血站联系,逐一排查,必须在短时间内找到血源!”他沉着地下了命令。

 其实1993年8月东南大学医学院临床检验专业毕业时,李兴华还不知道自己会和输血医学产生交集,更想不到干输血竟每天和上战场一样,争分夺秒、殚精竭虑。用他的话说,“输血小白走进了专业大门”。

 这不仅是从头开始,而且还要重新打磨自己的性格、态度、品德、学风,因为人人都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却不是每个人、每一次都能抓得住。

“输血科?是不是医院的血库?”

 这是人们第一次听说李兴华的专业时的惯常反应。“不能怪别人,我第一次走进这里时也这么想,当时就是叫‘血库’,是检验科下属的一个二级部门,一共只有 4 个人,一个月8个夜班干不停。工作模式有点像医院的小卖店,仅为临床分配血液,几乎不参与临床诊疗,我觉得,这路子不对。我们既然是医生,也应该为患者做点什么,也应该成为临床上的积极力量。”

 李兴华有股执拗劲儿,他开始钻研输血对临床治疗的辅助诱导作用、不同疾病患者的用血量、成分血的适用范围、如何节约血液资源、如何降低输血风险、出现疑难血型无法配血时的处理技巧……这里面的学问实在太大了,李兴华一头钻了进去,醉心不已。

 2008年,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设立临床用血管理部门,市一院组建输血科,形成医院一级科室建制,这成为李兴华职业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彼时工作经验丰富的李兴华被任命输血科主任。刚刚走马上任的他意识到,输血科必须摆脱固有窠臼和传统观念,成为全院科室的一大有力支撑。

 而这,又成为李兴华职业生涯的第二度转身。

不甘落后的输血医学梦

 输血科是为了保证临床安全、有效、科学输血而设置的科室,常规工作包括鉴定血型、输血前检查和交叉配血、通过实验帮助诊断新生儿溶血等疑难疾病并开展治疗,24小时为临床提供安全、及时的临床用血服务,并为临床提供有关合理用血方面的咨询服务,保障各种意外大出血抢救、所有手术、消化道大出血抢救的用血,确保多种贫血性疾病的内科治疗顺利开展,同时参与全院临床科室的疑难病例讨论及输血病例的临床会诊。

“这些才是国际输血医学的专业视野,但目前很多人对输血的认识还很肤浅,比如合理用血,不少同行的用血理念仍停留在全血输注,但事实上,红细胞与血浆是两种成分,非必要的输注会增加输血风险。经血液传播疾病有三十多种,而我国法定检查的只有乙肝、丙肝、艾滋和梅毒,未检测出异常不代表没有传染病;即使国家规定增加第三遍核酸检测,也仅是缩短窗口期;通过血液传播的新病原体不断出现;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现有检测办法检测不出。所以,何时该输单一成分血、何时必须搭配输注、如何科学搭配等都需要细细琢磨的,必须把风险降到最低。”不仅如此,接过市一院输血科帅印的李兴华还有两个问题要找到答案:如何打造科室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闭环管理制度?

 于是,李兴华踏上了进修之路,他先后前往素有国内血液免疫学“黄埔军校”之称的上海市血液研究所和江苏省血液中心血液研究所学习,一路摸索、钻研、苦读,李兴华“着了魔”。

“时不我待啊,我们的输血医学理念亟待更新,国外不论研究、指南规范、技术操作手册均更新比我们快多了,他们还非常关注输血不良反应,通过监测不良反应数据搞科研,并将细胞治疗纳入输血领域。美国的输血学科分三块,传统输血、细胞治疗、患者血液管理,我们现在远没有他们精细。不过,好在国家已将输血医学定为二级学科,要求下设三级学科——基础输血学、献血服务学、输血技术学、临床输血学、输血管理学和输血医学其他学科,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这,便是李兴华心中的一幅蓝图。

为这世界染上一抹暖色

“找到了!李主任,配合实验完全相容!”电话里传来欣喜的声音。

 李兴华放下电话,深深吐出一口气。半小时内,病房、实验室、主治医生、医院总值班、市中心血站,他游刃有余地协调,两袋救命的血液终于及时缓缓输入患者体内。

 如今的李兴华,已是省输血协会常务理事、省输血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江苏省输血协会医院工作委员会委员、连云港市医学会输血分会主任、连云港市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主任,2016年他被选入“全国输血医学人才库”,成为苏北地区输血界的顶级专家,但他每天仍会为了患者奔跑、寻觅。

 李兴华领衔的输血科,已成为精专血液供储、输血检验、输血治疗及教学科研等多种职能为一体的医学学科;承担多所高等院校临床输血理论授课及实习带教任务;自主研发了临床用血申请、大量用血审批、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等多个信息化系统流程和输血管理体系,被省内外多家医院引用。他还主导撰写多篇高质量论文刊发在国内业界顶级期刊,对输血质量管理、血型免疫学实验技术、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输血提出了独到见解。

 目前,市一院输血科有13人,包括硕士2人、本科11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中级以上工作人员均具有省级以上输血研究机构研修经历,形成了我市专业实力最强的输血团队,2014年该科创建成为连云港市临床重点专科,是我市首家临床输血重点专科。2018年又获评为江苏省首批八家“先进临床输血科”之一。

“如果说下一个努力目标,那就是医学发展的大趋势,精准医学。”李兴华说,“比如在血清学检测基础上结合基因检测为治疗提供指引,输血前对患者的红细胞需求、采集时间不同的红细胞携氧能力、基础状态等进行评估等,输血医学对精准医疗的探索永远不会落后。”李兴华说。

(刊于2018年7月25日苍梧晚报)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