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28 浏览:1328 次
市一院脊柱外科主任、科教部主任秦入结:
最是那道傲然风骨
“秦主任,23床说她感觉四肢无力,几乎不能动了!”
刚下手术台的市一院脊柱外科主任、秦入结主任医师连手机都没来得及挂,就向病房急速跑去。23床是个老颈椎病,上午刚做了手术,术后患者感觉膀子腿都有些力气了、感觉轻松了不少,没想到晚上病情就急转直下,年轻的值班医生有些慌了。
他刚走进病房,23床的家属焦急地抓住他的白袍:“秦主任,她的双腿、双手都不能动了!怎么回事啊?是不是手术有问题啊?”
难道是术后血肿压迫脊髓?还是减压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很顺利、止血很彻底啊!秦入结的大脑在迅速思考着。等一等!患者是用完激素后才出现这些症状的。
秦入结眉头紧锁,他知道自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最准确的病情判断,要根据原因的不同而决定是手术探查还是保守治疗?如果血肿压迫就需要立即手术,否则患者可能就要瘫一辈子!
“考虑低钾血症、容量不足!马上输液补钾!” 经过综合分析,他沉着地下达了医嘱。
30分钟,病房里再没人说话,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秦入结站在病床边静静观察患者。很快,患者的上肢恢复活动了,50分钟后,肢体活动全部恢复了正常。
“真够吓人的,秦主任。”回到办公室,值班医生长长舒了口气。
“干脊柱外科这是常有的事,所以我们要炼就自己高效的工作模式和果敢的工作作风。否则,突发状况一出,医生先吓呆了,你让患者和家属指望什么?”秦入结说。
看出年轻医生的心有余悸,秦入结拍拍他的肩膀轻声鼓励:“美国同行的年收入可达到45万美元,脊柱外科医生是全球公认的很有挑战性的高薪职业,这是对我们这个行业认可的最好证明。”
熟悉秦入结的医生都知道,这是他指导年轻人的“惯用套路”,先“灌鸡汤”,等年轻人对脊柱外科感兴趣了,他就会把剩下的话说完:“美国同行相当一部分的年收入是用来买医疗险的,因为脊柱外科风险较大,病情发展更是瞬息万变,越是有风险,你必须越谨慎。”
这,便是秦入结对自己近30年职业的深刻理解。
一次意外塑造一生操守
用一把手术刀在人的生命之柱上精雕细琢,这便是脊柱外科的特点。这是一份精细活儿,因为脊柱的退变、创伤、肿瘤、炎症、畸形等会导致脊柱功能障碍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发脊髓、神经、血管等结构的损害,患者会出现颈肩痛、腰腿痛以及肢体的麻木、乏力、行走不稳、大小便及各种功能障碍,治疗中一个不小心,患者和医生都要承担巨大风险。
“所以医生一旦处于工作状态,披上白袍,就必须成为一个不能出错的神,因为横亘在你手术台上的,是遍布神经的人体生命功能中枢,你必须谨慎。”
谨慎,这是秦入结近30年职业生涯的首要关键词,而这并非源自医生的职业教育,而来于一个邻居的不幸遭遇。
“那时我还在念初中,老家一位亲戚因为气喘去当地乡镇卫生院看病,没想到夜间一针下去,人没了。后来上大学后我曾反复琢磨,应该是药物过敏致死,当年事件发生在深夜,也没有现在这种完备的急救体系,所以……如果当时医务人员能再仔细谨慎一点,也许就不会发生悲剧了。”
这件事对秦入结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高考志愿填的全是医科专业,并顺利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之后他成了全系知名的“学霸”,上课、泡图书馆、自习、操作实践、解剖练习、背知识点、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前沿医学知识……最终,他以全优成绩正式披上白袍。
1991年,秦入结便开始了外科医生生涯,这一干就是7年,积累下了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1997年,秦入结进入市一院骨外科工作,而他的同学都进了普外、脑外这些热门科室。
“那时骨科没什么人愿意学,天天与锤子、锯子、钻子、螺丝刀这些器械打交道,‘乒乒乓乓’的,既像‘木匠’又像‘修车师傅’,让大家感觉似乎没有什么成就感。大家都觉得专业性太强,骨科手术好坏,通过一张X光片就很明白了,正所谓“可视艺术”,来不得半点马虎。我看中的就是这点,骨科靠的是谨慎苛刻下的厚积薄发,确实要干一行、爱一行。”
秦入结硬是凭着一股执着出发,2003年,他升为副主任医师,2009年升为主任医师。那段时间,秦入结生活最大的奢侈就是周末晒晒太阳。
二度启航雕刻生命之柱
市一院为了实现骨科技术专业化,脊柱外科从大骨科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科室,2013年起秦入结担任科主任。在脊柱外科的求索源自,那一年,从大骨科中分化出,这是秦入结职业生涯的二度转身。
有人说干脊柱外科就像在高空走钢丝。一般人都觉得,脊柱手术(颈椎/胸椎/腰椎)轻易不能做,做了就有瘫痪或死亡的风险,真这样,这辈子就完了。
“事实上患者怕,医生也担心,但你站在这个学科领域里就必须往前走,不能因为有风险就偃旗息鼓,一个脊柱外科医生怕做手术,那成什么了?再说,如今的手术技术今非昔比,很多脊柱外科疾病都可以微创解决,我们脊柱外科医生天天在做脊柱手术,对手术解剖都很清楚,只要有保护神经系统的意识,手术疗效都会很好”
秦入结有时一天要做五六台手术,早上查完房,他就要去手术室报到。每台手术都要在刷手池边洗手、刷手、消毒,所以说秦入结的手看起来真有些粗糙,而且比较粗壮有力,秦入结常年叮叮当当地敲敲打打,这是骨科手术器械留在他手上的印记,他这双手真是经过了千锤百炼。
“手术都有损伤,传统手术方式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和风险,而且住院时间长、费用高,许多贫困患者会因此放弃治疗,所以我们必须啃下微创这块硬骨头。”
脊柱手术技术日新月异,不学习就会落后。为了掌握先进的脊柱外科技术,尤其学习脊柱微创技术、脊柱内窥镜技术,秦入结曾先后前往上海市第六、第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他很快就把这些技术学以致用。骨科微创技术要求医生对人的脊柱解剖结构非常熟悉,手术才能得心应手,没有反复啃读专业书籍和骨科图谱的经历是难以做到的。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正成为脊柱外科发展的主流。他带领科室在全市率先引进开展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近两年来应用该内窥镜技术成功治疗300余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他如经皮脊椎内固定技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形成术、脊柱微创通道融合技术等各种微创技术,正成为市一院脊柱外科手术的主流,为成千上万的患者加固了生命脊梁。
一线生机存于细枝末节
有人属于舞台,有人属于讲台,秦入结注定属于手术台。坐在门诊,走在病房,秦入结算不上健硕,可他一拿起手术刀站上手术台,他的眉宇间便自然投射出威严,每一次剥离,每一次植入,都透着从容、自信和对生命的敬畏。
“当然,我们并不是一味的手术,如果症状体征及影像资料反映出患者更适合做保守治疗,我们决不会把患者送上手术台,这个判断就需要医生的经验了,既要把控整体病况又要注重细节。”
几年前,小张遭遇了一场车祸,造成双上肢麻木、无力不能活动,诊断患者为颈脊髓损伤伴双上肢瘫。按理应尽快手术解除神经压迫,但秦入结在反复仔细阅片时发现:颈脊髓压迫轻微,但损伤信号明显,直接手术减压对医生来讲是万无一失的,病人也容易接受,保守治疗医生要承担预后不好延误手术的风险。但秦入结认为宁可承担风险也不应轻率手术,他经过反复仔细判读,认为片中的损伤信号是水肿所致而不是出血坏死引起,决定与病人沟通后予以保守治疗,一周以后奇迹出现了,小张肢体完全恢复正常,治疗结果验证了秦入结对疾病的准确判断,避免了手术的风险与创伤,可见医生对疾病的判断注重细节是多么重要啊!
还有一位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医院看秦入结专家门诊,他来自赣榆班庄。但因经济困难一直未治疗,可是片子上显示巨大椎间盘压迫腰神经根,右足脚趾已经不能抬起,“必须尽快手术!”在秦入结的倡议下,脊柱病区的医护人员自发捐款很快凑齐住院手术费,手术如期进行,挽救了濒临瘫痪的右脚。“医生的一个决定、一个疏失,足以改变患者的一生,而一线生机就藏在细枝末节处,医生的造诣就在于寻找这些足以救命的细节。”
这样的秦入结赢得了越来越多患者的信任,甚至有不少外地患者慕名而来点名要找“秦主任”。如今,秦入结领军的科室团队是徐州医学院骨科学硕士生培养点,相继被市卫计委评为连云港市临床重点专科、“十三五创新团队”,是我市享有较高学术地位的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也成为连云港地区乃至苏北鲁南临界地区的大多数脊柱伤病痛患者尤其是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心和转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