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宣教 > 健康资讯

2017-12-6苍梧晚报《市一院体检中心主任李慧》

发布时间:2017-12-07 浏览:828 次

市一院体检中心主任李慧:

只看人间最美的风景

 “你是主任吧!”

带着明显不满情绪的声音惊醒了正在埋头研究病历的市一院体检中心主任李慧主任医师,她还没抬头,一份体检报告摔到了她桌上,差点碰掉她的眼镜。

“我不过在你们这儿例行做个体检,没有任何不舒服,可你们一天打8个电话给我,催命似的催我来,到底是什么意思?”中年男子一脸盛怒,“我很忙的!没工夫和你们磨蹭!”

李慧并未生气,她打开体检报告仔细看了一会儿,眉头微微皱起,随即给影像科主任打电话,请求对方再读一下这名男子的影像检查资料,一番沟通后,李慧得到了确定的答案。

“您必须立刻住院接受手术。”李慧平静地看着他。

“什么?”中年男子声音立刻高了八度,“你们是不是想挣钱想疯了?现在的医院和医生真是掉进钱眼儿里了!”

“您别激动,您现在的身体状况绝对不能生气,”李慧说,“根据您的检查结果,我们认为您患有严重的胸腹主动脉瘤,而且从影像资料上判断,这个瘤要破了。希望您立刻住院,尽快手术。”

李慧没再往下说,她只是坦诚地看着对方。中年男子的脸有一瞬间的苍白,但随即又是一副不相信的样子:“尽瞎说!我没感觉到不舒服,你们医生惯会吓人!”

李慧有一瞬间的无奈,胸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患者的死亡率超过90%,也就是几分钟的事。

“我是为了救他,可很多人并不领情,是,我也觉得委屈,但想想这样是在救命,值得。”李慧说,“疾风暴雨过后,一定会有最美的风景。”

亲戚一句话竟促成了一位神内专家

1987年李慧高考那年,外公的身体非常不好,姨妈便对准备填报志愿的李慧说:“要不你去学医吧,这样就能照顾你外公了。”

姨妈根本不会想到,不过是一句闲话,李慧却当了真,她的高考志愿是清一色医科当道,就连“服从栏”也写着“只服从医学院校”。

可真成了镇江医学院的学生,李慧就觉得“冤”,和读其他专业的同学通信她发现,他们每周也就二十多节课,人家有充分的时间参加社会活动、读小说、休闲、娱乐甚至谈个恋爱,而她每周却要上36节课,每本医学教材就跟词典那么厚,还要整天泡图书馆,练习操作技能,背诵知识点,参加各种考试,忙得脚不点地,在女性最美的年纪,她没时间享受生活,打扮自己,甚至都很少出校门。

医学是男生的天下,李慧班里有50个人,女生还不到20人,但这阻挡不了李慧成为其中的佼佼者,第5年进入镇江医学院江滨医院实习,开始内、外、妇、儿、急诊全科轮转,1992年她进入市一院大内科工作,一年后进入神经内科。

“进神内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就是当时的老主任李世滢,温文儒雅,对患者亲切和蔼,而且他最神的地方就是能把患者的影像报告和临床症状结合起来,表现出了惊人的判断力。当时李主任已经是有30多年经验的神内老专家了,当时我就想,做医生要像他这样才行。”

李慧没有对自己食言,二十多年后,她成为市一院神经内科的主任医师。

见过太多遗憾和悲伤所以不敢懈怠

神经内科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疾病,这些疾病和人体生命中枢密切相关,一个不注意,非死即残,即便没有生命危险,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

偏瘫、全瘫、半身不遂、植物人、肢体功能受限、失智、失能,身为神经内科医生的李慧见过太多残酷现实折磨的灵魂,每个人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和不堪重负的家人。

十几年前,年轻的李慧收治了一名患者,只有20岁,体重却超过200斤,因为家境优渥,他早早开始享受生活,就连水都用饮料代替,长期不规律的生活、饮食结构不合理,让他年纪轻轻就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20岁就脑梗了,虽然经过抢救捡回了一条命,但偏瘫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在随后的治疗中,他又出现心梗,口齿不清,在床上翻身都很困难,正值青春年华,却被终日困在病床上。后来,这名患者出院了,20岁,瘫痪。

“那个时候,临床仍重视抢救治疗,康复训练介入很晚,比如脑出血患者,一般要等出血吸收才开始康复训练,可那时患者的功能恢复难度已经很大了,效果往往很差,患者一辈子可能就是那个样子,活动受限,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寿命打折,这似乎是个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这些年慢性病的发病率日渐走高,患者越发低龄化,这种恶性循环呈几何数增加往复,我很想打破它。”

1999年至2002年,李慧先后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修神经内科、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神经康复,康复早期介入给患者带来的巨大改观让她颇为吃惊,从此她开始了又一轮开拓。学成归来后,她成为连云港地区早期神经功能康复的倡导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现在我们都是在患者发病的24小时至48小时内开始康复,创造了很多生命奇迹,植物人苏醒、瘫痪者恢复知觉、偏瘫者下床走路、神经功能缺损者自理生活,数不胜数。但不管效果如何好,这始终都是事后治疗,对于疾病来说,事前预防无疑更加事半功倍,所以我还必须把关口前移。”

李慧的这个希望在2013年变成了现实。

让体检中心成为病前健康管理的阵地

2013年,李慧担任市一院体检中心主任,但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每周三全天她依然会守在门诊,即便限了号,那里至少还有50个患者在等着她。

某个周三,李慧坐专家门诊,一位老人颤巍巍地在她面前坐下:“医……生,您……的号真……难挂,我……我……都等了三……三小时了……”

患者含糊拖拉的言语立刻挑动了李慧敏感的神经:“你说话这样有多久了?”

患者好半天才答:“早……早上就……这样。”

这么典型的脑血管病症状,患者竟然还一板一眼地排队挨号?从他发病到现在已经过去七八个小时了!

当把患者紧急转入急诊绿色通道后,李慧陷入深深的忧虑,从那时起,她意识到,必须做点什么了。

李慧领衔的市一院体检中心是全市最大的体检机构,全年的体检量达7万余人次,一天最多要为近400人提供检查服务,即便作为中心主任,李慧每天也要7点半上班,一直要忙到天黑。要知道体检中心每天都人满为患,光彩超室里的一位医生每天就要为70多个患者检查,这期间出现人手、设备短缺或需要其他科室配合的情况,她就得亲自出面协调,遇到患者的不理解她更要介入调解,下午还要组织全中心人员对体检数据进行细致分析梳理,形成报告,平时中心管理的杂事不断,然而她硬是抽出精力给自己开了个新课题,健康管理干预。

“现在的医生都太专注于治病了,忽略了另一项重要的工作,事前预防,也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做点什么,延迟发病、防止发病、防止发大病、阻止病情恶化,要知道这项工作做好了,可以为患者、医院、社会节省多少医疗支出和成本啊。”

李慧说,没什么比体检中心更适合做健康管理干预的了,年均7万人来体检,每个样本都能反映出各类健康问题,这些人如果获得了正确及时的健康管理干预,那就意味着每年减少7万个患者,功德无量。

“当然,我将着重关注神经内科领域的健康管理工作,因为我真不想再看到20岁就脑梗的年轻人了。”李慧说。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