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宣教 > 健康资讯

2017-7-19苍梧晚报《消化内科主任李祎》

发布时间:2017-08-01 浏览:2110 次

市一院消化内科主任李
胃肠道内拨动大乾坤

    “李主任吗?来了个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要急诊胃镜检查!”

    这通从病房打来的电话,是迫不得已的紧急呼救。

从容地挂断了电话,手脚麻利地准备。消化内科医生最怕的就是这样的急诊,即便李已是经验丰富的内镜大咖,但每一次都她都不敢懈怠。

“这么多年来,为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止血已经做了不知多少例,但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因为不管之前成功过多少次,今天还有可能找不到出血点或找到了又无可奈何,因为患者的个体差异太大了,你永远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完所用器材,全套胃镜检查设备,钛夹,一次性套扎器,止血用的组织胶,胃镜没有完善之前,谁也不知道出血病因,所以行动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这个时候,身披白袍的李更像是一名战士。

一份用鲜血与病毒磨出的冷静

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清秀、柔弱,面庞白净,说话轻声细语,事实上她1991年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刚刚成为一名消化科医生时,性格颇为内向,以至于她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和患者沟通交流,对于一个医生来说,这几乎是个缺点,专业却帮她改变了这一切。

尽管属于大内科专业,但消化内科却和普外科“相爱相杀”,这几乎是业界共识。特别是近年来以ESD为代表的消化内镜治疗技术发展迅速,消化内科医生已能无创完整切除表浅消化道癌、黏膜下肿瘤,达与外科同样的治愈效果,越来越受到业内与患者的肯定,消化内科医生玩转的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内镜切除、内镜圈扎、内镜止血,都是手术。手术就免不了见血、感染和性命之忧,有时甚至是现象环生,这就意味着医生要铤而走险,所以曾有人说过,消化内科医生也要迎着鲜血往前冲。

来到手术室,一名中年男子面色苍白地大口吐血。她把胃镜推到床旁时,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声几乎要刺破耳膜,心率快,血压低,患者重度贫血,一脸的惊恐,满室凝重。

“李主任,上不上?”助手不确定地问。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李的脑中此时跳出这个术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患者会因为短时大出血而休克,甚至死亡,留给她的时间不多。可另一个常识也挑动了她敏感的专业神经,肝硬化患者往往合并病毒性肝炎,李的抢救将暴露在巨大的感染风险中。

“开始吧。”李熟练地操作起内镜。突然,“噗!”患者又开始大口吐血,李的防护服、防护镜上全是鲜血,她连眼睛也没眨一下,继续冷静地盯着一片血红的屏幕操作着。内镜下,成败往往只在一瞬间,机会眨眼而过,患者病情复杂,情况紧急,这个时候,医生是不能移动的,李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安危。

“找到了!”李锐利的目光发现了胃体中部大弯侧的一处血管畸形,此刻正血流如注,千钧一发!李紧皱眉头,上第一枚钛夹止血,鲜血一瞬间又模糊了显示屏。她完全屏住呼吸,人镜合一,手脑默契配合,再上第二枚钛夹,成功!

又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条命!

经历过无数的大场面,日子久了,她的性子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柔中带刚,通达沉稳,冷静老练。

一个为危急重症患者探路的人

“成为一名优秀的内镜医生,只会做做胃肠镜是不行的,内镜止血、内镜取异物、内镜配合外科手术、内镜手术,必须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让自己的积累丰富到足以应付任何突发状况。如果一个病例让你手抖、眼晕、心里没底,那么说明你的积淀不够。”

这是李常对科室医生说的话,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总有着深深的危机感。

一位53岁的女性患者,消化道大出血,胃镜肠镜全上阵,全科人员一起查找都没找到出血点,患者的肠里全是血,李根本没有视野,肠蠕动,血也流动,她感觉自己陷进了沼泽里。

内镜做不了治疗,血止不住,只能转外科手术。转科记录写好了,可李的心还在嗓子眼儿,因为手术台上还需要她利用内镜帮助精确定位,否则,外科医生面对3-5米长的小肠也只能干着急。

进了手术室,一切从头再来,还是那一肚子的血,还是那副出血的肠胃,十几双眼睛盯着她和她的屏幕,李把镜头放进去,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眼睛看得痛了,腰背腿脚站得酸痛,手指和腕关节似乎要罢工了,都得忍着,坚持,必须坚持。

“找到了!”一位外科医生惊喜出声,在肠道的一个隐匿处,一处间质瘤跃然屏幕,这就是出血的罪魁祸首!

又救了一条命!

“这是所有人的胜利,”李淡淡地说,“消化内科医生不能闭门造车,多学科协作、多镜合璧才是王道,未来的医生,绝不会是孤军奋战,所以你必须去学,因为通常需要多科协作的病例,所有医生心里都没底,掌握内镜技术的消化内科医生,就是所有医生的探路者。”

这,就是她危机感的由来。

一个时间从不属于自己的职业

200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市一院工作,2014年担任消化内科主任,李肩头的担子越来越重,无论是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只要是科室需要、病人需要,她总是二话不说,拔腿就往医院跑。

“我的时间从不属于自己。”李说,“有时候也挺有意思的。”

   身为女性的李也爱美。有一次晚上下班,她去烫头,刚烫一半科室护士来电话说有重症患者要急救,她立刻往回跑,于是就出现了有趣的一幕,胃镜室里一名女医生全神贯注地在操作,还顶着半脑袋的发卷。等手术结束她再赶回美发店,人家已经打烊了,李只能顶着怪异的发型回家。

太忙了,有时候她一天要做几十台胃肠镜检查、治疗甚至手术,常常正准备下班时,一个电话打来,她又要去参加急救会诊。而到了新年、节假日,各种各样的消化道异物患者就会挤爆她的诊室,请她帮忙从他们的消化道内取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别针、硬币、鸡鱼骨头、枣核、各种结石、大头针、回形针、鱼钩……

“作为急诊内镜医生,拥有熟练的内镜操作技术往往是不够的,还要讲究手、眼、口的完美协调,眼睛发现病变,手操作解决病变,而口就是时刻与患者和家属保持沟通,一个好的内镜医生必须要是一个谈话高手,只有获得家属理解和患者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检查和治疗。所以说,消化内科医生的修炼是终身事业。”

有一双疗疾妙手,她会花很多时间打磨自己,却从没为家人做过一点家务,这让她总心怀愧疚。她常常提醒自己“生活上要知足,工作上要知不足、知识上要永不知足”,2014年她担任科主任以来,市一院消化内科已获得4项新技术引进奖,成为市医学重点学科、市级一类临床重点学科,博士硕士学历者占50%以上。科室还在全市率先进行ERCP、ESD及内镜下食管扩张及支架置入术,尤其是全市独有的超声内镜,每年开展检查上百例。

“我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手机24小时都开机,随时等待召唤。我也见证了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从EMR到ESD,从ERCP到EST,从十二指肠镜到超声内镜,我觉得无比幸运。”

这就是李,一位消化内科医生。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