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宣教 > 健康资讯

2017-6-21苍梧晚报《超声科医生于明》

发布时间:2017-07-28 浏览:1111 次

超声科医生于明:

身披白袍的医学神探

    早上9点,市一院超声科的走廊里人满为患,患者拿着检查单从四面八方涌来,队伍排出很远,人声嘈杂。

“怎么还没挨到啊,是不是有人插队了?”

“医生肯定又偷懒了吧?”

等得不耐烦的患者又开始窃窃私语,三不五时地瞪着超声检查室紧闭的门,脸上现出了不满的情绪。

此时在检查室里,超声科主任于明主任医师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右手的探头不停地在患者身上移动,左手麻利地在超声机上操作,放大、测量、精细显示、记录,眼睛甚至难得眨一下。

早上7点30分她就到了,确认当天排班发现8点时已预约了20多位患者,乳腺彩超和定位、妇科彩超、甲状腺彩超,有些是术前检查。趁打开超声诊断仪及电脑工作站的间隙,她为自己倒了杯水,25年的工作经验告诉她,如果不把水杯放在检查室,那么下面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她都没时间倒水。

一方面,于明必须连续几个小时盯着屏幕,注意力高度集中,目光锐利地在不同患者身上仔细查找微小病灶,另方一面,门外等待检查的长队始终不见减少,她必须在完成他们检查的同时确保检查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精确的参考和指引。

没时间喝水、去厕所甚至站起身,于明唯一的权限就是急诊优先,一天下来她要为上百个患者做检查,即使忙得昏天黑地,在患者心里她的存在感依旧很弱,更多患者只惦记着专科医生,甚至有人认为超声没有技术含量,超声医生不过是操作机器的技师,超声医生干活太慢,态度太冷漠……

这就是超声科医生于明25年来的工作现实缩影。

真正入行了才发现这份工作太费眼

1991年,于明医大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成为一名实习医生,当她在医院里接触到影像学把医学、计算机和工程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超声医学时,立刻被吸引住了。

“这个学科发展太快了,新设备、新技术一出来立即就能投向临床,无论对医生和患者都极具吸引力,但选择了这一领域也意味着必须终身学习,但对新医疗技术的追求抵消了这种压力,我没怎么想就入了行。”

真正坐到了超声机旁,于明才发现这份工作太费眼了。给患者做检查时,她的右手必须用力握住超声探头,把胳膊悬空抬平,手肘弯成半环一点一点地挪动探头,眼睛则要一直盯着显示器,脑子里时刻装着一幅精细的人体解剖图,每时每刻360°翻转、放大、缩小,每一处不仅要看到,还要看清楚位置、程度、与周围组织关系、大小并据此判断出性质、是否需要治疗。

“影响超声结果的因素太多了,必须细致再细致,有时候为了看清一个病灶,哪怕只是疑似病灶,宁可多费点眼。”

于明的话不难理解。做心脏、肝胆、腹腔彩超,因为技术、设备、患者自身因素的干扰而漏筛,会导致临床医生的错误判断,很可能引发生命危险,因此必须细致。但即便是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最安全的胎儿彩超,于明也用200%的细致态度去完成:“如果是为了筛查胎儿的结构及发育问题,那么彩超也必须认真严谨。一旦我漏筛了,很可能造成一个家庭的终身遗憾。”

可超声检查终究太费眼了,于明虽说是“看图说话”,但她手里的照片又有别于普通照片,既色彩失真清晰度又很差,图像质量比照相底片还差十万八千里,于明必须依靠扎实的医学功底一点点扫描、过筛子,可以想象,于明和她领衔的市一院超声科一天要做800例左右的超声检查,这是怎样一种高强度劳动,而这种高强度劳动,于明干了25年。

很少有人能正确了解我们超声医生

“师傅,加个塞呗?”

“这报告不是机器出来的吗?你又没干啥。”

“你怎么那么慢?不能快点吗?”

“你这个医生怎么这样啊,问你什么都不说,什么态度!”

这是超声科医生经常遭遇的抱怨,却清晰反映出人们对他们的误解。经常有人冲超声科医生喊“师傅”,甚至还有人喊“护士”,因为在他们潜意识里不认为他们是医生,事实上他们全都具有医学院校背景、执业医师资格、全科轮转经历,了解每一种疾病,身兼医师和技师两职。

“这是一份手脑并用的工作,因为每一幅图像都要靠超声医生亲自探查采集,每一个患者至少有10张以上的图像存储,复杂病例则有几十甚至上百张存储,超声医生必须边探查、边思考、边分析,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图像随时改变不同的观察切面,并测量相关数据,同时根据专科医生和患者提供的信息决定重点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着重描述的部位,最后精确严谨措辞编辑诊断报告。每一位患者你都得这样对待,一天800多人,一年365天,所以超声科医生一点都不清闲。”于明说。

一个优秀的超声科医生必须有“知可为,知不可为”的警醒,在检查时于明的大脑飞速运转,偶尔会问患者一些问题,继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可总有急性子的患者把用什么方法治疗、是不是癌、做什么手术、术后恢复时长、手术费等本该专科医生回答的问题抛给她,她不会轻易回答,不是她不懂,而是她谨守医学诊断标准和超声科医生的职责分工,这也是对患者负责。但有时候,患者不理解,就连患者和患者间也不理解。

不久前有位为患者因“多发性乳腺占位”入院拟行手术,术前要做乳腺彩超加术前定位,于明发现其双侧乳腺肿块较多,但专科医生只注明要对大肿块定位,于是于明立刻打电话沟通,双方调整定位方案后,于明逐一按照肿块方位为患者做体表标记。这一套流程下来,外面的患者等不及了,闯进来要求加单,不等于明解释,患者已经嚷嚷开了。

“医者父母心,人生病了情绪自然会激动,我们要理解他们。实在想不通就换位思考嘛,但有一个底线必须要守住,那就是要对患者负责。”于明事后对科里的医生说。

我能用毕生所学帮到患者就足够了

在超声机旁坚守了25年的于明如今已成为国家脑防委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我市知名的超声医学专家,她领衔的市一院超声科已成为我市最大的超声影像医学专科,市超声专业市级一类重点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基地,拥有24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半数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副教授以上职务以及博士、硕士以上学位,年检查人数约10万人次。

目前市一院超声科已常规开展腹部、心脏、浅表器官、妇产、血管、关节等超声诊断,其中超声造影、弹性成像等新技术提高了疾病的早期诊断率。胎儿早、中孕期超声筛查,子宫肌瘤、巧克力囊肿、肾囊肿、动脉瘤等疾病的超声介入治疗,实时心脏超声引导下先天性心脏病HYBRID手术,食道超声对复杂手术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测术后评价等特色技术,则走在全省前列。

“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是为医者存在的意义。”于明说。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