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15 浏览:965 次
坐门诊、下临床、搞科研、做课题……她们必须无所不能
市一院专科护士 我们身边的护理专家
“作为一名护士,你有特长吗?能做到‘术业有专攻’吗?”
今年护士节前,市第一人民医院向全院1099名护士问了两个问题,引起了全院护士的震动。
“在新医改步入深水区,理念、思路、模式、观念必须除旧布新的大趋势下,护士如果还抱着‘打、发、量’的老本吃是肯定不行的,你会被这个行业迅速淘汰,特别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护士,必须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专长,现在看来,专科护士将是一个新趋势。”这是市一院专科护理建设的理念。
市一院提出这一问题出自强烈的危机意识,国家卫计委2015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要求尽快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三级医院全覆盖,这其中优质护理是一个极具内涵的关键词,怎样才算得上优质,这几乎左右着未来医疗行业的竞争形势,而作为优质护理的最能动因素,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市一院瞄准得正是这一时机。
当然,市一院提出这样的问题也是有十足底气的。因为早在10年前,市一院就陆续有护士报考专科护士并取得专科护士资格,涉及静脉治疗、糖尿病护理、伤口造口护理、心血管护理、血液净化护理、疼痛护理、急诊急救护理、危重症护理等多个专科,她们学成归来后,开始在临床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不但能胜任基础的护理工作,更下得了临床、坐得成门诊、搞得起科研、攻得下课题、够得上专家,如今这一星星之火已在市一院形成了燎原之势,而专科护士,正是优质护理服务实现质变提升的最新鲜血液。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市一院在这个护士节向全院1099名护士郑重提出了一个问题,专科护士时代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培养专科护士需要高素质的护士群
在以前,医护是有明显界限的,受到传统护理观念的限制,护士被严格定义为“医生的助手”,认为她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辅助性医疗操作。但随着现代护理学的日益发展和临床护理的需要,护士作为临床活跃医疗因素的潜能被充分发掘出来,人们越来越发现,护理服务的“科技含量”和工作职能有明显的“扩容”空间,护士完全可以成为集临床护理、患者健康教育、护理技术推广与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人才,于是专科护士的概念被提了出来。
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业型临床护士。受过专科护理训练的护士,能利用其专科的护理才能,独立为患者及家属解决健康问题。专科护士主要采用具有护理疗效的措施,包括健康评估、健康辅导、治疗与程序及个案管理,掌握有关专科护理的最新知识,为临床患者提供准确专业的护理服务,大量专科护士的存在,可以充分节省医疗卫生资源,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并发症,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专科护士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提出,香港是国内最早引入专科护士理念的地区,2003年抗击非典时,全港仅专业感控专科护士就多达53人,他们在临床一线的巨大作用令人印象深刻。也正是看到了专科护士强大的发展前景,市一院从那时开始有意识地鼓励护士参加专科护士的培训。
事实上,国内专科护士的培训一直受到学历水平的限制,但这在市一院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该院拥有目前全市最过硬的护理人才队伍。在全院1099名在职护士中,超半数者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张海林、马靓、吴叶荣、鲍凤香、许凤琴5位护理学硕士生导师,张海林、马靓、胡晓艳、胡怀宁等13位护理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在读1人(2017年3月已通过预答辩),另有34人目前正在攻读护理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全院护士中拥有高级职称(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者已达104人。
于是在医院“专家型护士”概念的倡导下,市一院护士考取专科护士蔚然成风,目前已培养出7名中华级专科护士、50名具备资质的省级专科护士,31名市级专科护士,另有2人在攻读中华级专科护士课程、6人正在攻读省级专科护士课程、22人在攻读市级专科护士课程。这些专科护士分散在医院各个专科,打造出了伤口护理门诊,糖尿病护理门诊、PICC维护门诊及盆底康复门诊等专科护理门诊,市一院成为危重症、急诊急救、儿童危重症、心血管、糖尿病市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同时市一院成为省级急诊急救、儿童危重症以及神经外科专科护士实习基地。
优秀的专科护士是称职的护理专家
“患者刚做完心脏手术,早晨胃口不佳,之后就出现腹部绞痛,我怀疑因卧床形成血栓堵住肠道血管从而引发了绞痛,赶快联系普外科医生会诊!”
“你刚做过肠道造口,但是可能你平时没做好护理,造口边出现了湿疹和轻微溃疡,而且可能还存在排泄物泄露的问题,这样极易引发造口坏死,必须马上进行处理。”
“你父亲偏瘫又有糖尿病,泡脚固然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如果水温过高导致烫伤,很可能引发糖尿病足。我现在给你开个护理处方,时间、水温、禁忌一定要严格按照处方执行,并注意随诊。”
这是市一院三位专科护士的话,普通护士和专科护士的区别,一目了然。据了解,市一院的专科护士在临床一线主要开展深层次护理工作,掌握临床各专科特有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术,并出现了专业细化的势头,护士们不仅要钻研护理技术,还要学习护理需要的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此外,市一院的专科护士上岗后,还要承担一部分医生的工作,和医生一样在专科护理门诊坐
诊,甚至还可以在常规诊疗和急救中提醒和指导非专科医生施治。
事实上,市一院的很多护士早已具备了职业危机意识,因为护士年长后个人发展普遍遇到瓶颈,如果只满足于“打发量”这样的传统职业技能,被替代只是时间问题,在职业竞争中明显弱势,而市一院倡导的专科护士方向则给护士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护士很多人都能做,但专科护士专业性很强,很难被替代,具有很广阔的个人职业发展前景,也能激发护士的热情和成就感,因此市一院一方面适时提出专业护士概念并鼓励护士报考,另一方面通过开设门诊、在待遇和个人发展方面提供奖励的方式,给学成归来、具备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提供发挥专长的平台,在全院营造鼓励护士争当临床护理专家的浓厚氛围。
一群专科护士打造一批临床护理品牌
时至今日,市一院已将培养院内专科护士视为护理工作的主线,未来市一院将在大量引进先进的专科护理仪器和设备器械的基础上,继续培养专科护士,鼓励年轻护士参加专科护士的培训和资格考试,而已经取得专科护士执业资格的资深护士则要成为护理学科的带头人,承担护理科研课题的立项攻坚工作,各科护士长、专科护士将参与科主任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专科技术讨论,医务部和护理部在专科技术培养上为护士预留空间,努力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一支高级护理人才队伍。
市一院护理十三五中明确指出,将以打造一支护理技术精湛、引领学科发展的临床护理专家队伍为重点,以重点专科及专科护士培训、护理硕士培养点建设为抓手,使市一院护理综合实力进入苏北乃至全省前列。
事实上,市一院倡导护士专科化至今,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近年来,该院以专科护士为主导开设了9个专科护理小组和4个护理门诊,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出了一大批专家型的专科护士,从而形成了人才、专科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极大开阔了传统护理行业的视野,这其中以糖尿病专科护理、造口门诊护理、PICC护理、危重症专科护理、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专科护理的出现也丰富了治疗内容,拓宽了患者的选择范围,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其衍生出的健康指导功能更是广受好评。
○伤口造口护理
对于市一院伤口造口门诊坐诊的护士来说,主要处理压疮、糖尿病足、下肢溃疡、失禁、各种疑难复杂伤口,以及形形色色的“造口人”遇到的问题,为他们开具护理处方,帮助他们抚平生理和心理的创伤,适应正常的生活,就是每日的工作。此外院里还专门成立了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小组,目前有50名成员,多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担任业务骨干,她们通过护理会诊形式常年面向院内外患者各种皮肤损伤问题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和康复护理指导,定期调查危重症科室患者皮肤情况,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
专科护士们还设立了伤口造口处理流程标准和疑难事件上报制度,主导开展“连云港地区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及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率多中心调研”等课题的研究,完成两期共17名市级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带教,并开展学习班和会诊,同时护士们还通过电话、微信、QQ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病例研讨,形成了在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品牌。
○糖尿病护理
市一院糖尿病专科护士必须熟知各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与使用注意事项,熟知各种内分泌专科的检测方法与意义,会准确取得各类标本,能够为患者解释检测结果的意义,熟知各种糖尿病相关的急症处理,在紧急事件发生时有能力作出迅速判断……一句话,有关糖尿病的所有问题,她们必须门门精通。
市一院糖尿病护理小组吸纳了全院数十名护理骨干,其中包括4名省级糖尿病专科护士、4名市级糖尿病专科护士,并由她们牵头成立糖尿病护理门诊,专业的向患者及家属传授用药护理技巧。特别可贵的是,护士们还经常开展护理知识免费培训和讲座,每月宣教约300人次,电话回访患者,为患者建立健康电子档案,谋求建立以伤口护理、静疗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高血压护理、眼科护理、肾病护理等多学科合作的护理模式,为更多糖友造福。
○静脉输液护理
江苏省2003年在省级医院推广PICC技术,2004年市一院首先在我市开展PICC技术,2008年市一院成立了静脉输液护理小组。2009年在我市首家开设静脉导管门诊,由静脉输液护理专科护士亲自操刀,对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进行会诊、评估,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并帮助院内外PICC带管患者维护输液装置,极大方便了患者。目前该院已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PICC维护技术,并能较好地处理PICC异常情况和并发症。
如今,市一院已有28名护士取得了PICC穿刺置管资格证书,先后为2630多位患者顺利实施了这一技术,导管维护量则达到每年3280余例,该院更探索出了心电导联系统引导PICC尖端定位等创新技术,使市一院成为江苏省PICC维护网的连云港站点,由该院主导构建的连云港市静脉输液维护网络,为PICC带管患者就近维护提供了条件。
○危重症护理
市一院重症医学专科护士组建的护理小组,涉及心外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多个带有ICU的科室及综合ICU,ICU护士实行考核准入制度,她们均接受过重症医学理论、临床实践、急救设备操作、皮肤护理、心理慰藉、团队精神、职业安全建设等方面的培训考核,并要接受“一对一”指导,还要参加护理管理授课,市一院的危重症专科护士不但具备专科知识和技能,还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管理、创新和改革能力。2015年以来,该专科护理小组就完成院内外危重症患者护理会诊近200次,还对全院重症监护病房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专科护士们更参加多学科联合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和危重症查房,成为重症医学临床最活跃的一支生力军。
○急诊急救护理
市一院急诊急救专科护理小组,吸纳了58名护士,全部为N2级以上的高年资护士,其中有省级急诊急救专科护士3位、市级急诊急救专科护士3位。市一院急诊急救护理专科小组,致力于全院护理队伍急救能力的单兵作战和团队配合的培训,结合每五年的CPR指南更新,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要求人人通过的CPR术考核,力求在各科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时能够及时积极的应对,确保病人安全。
2008年急诊科护理组创立志愿服务品牌——急救知识进校园,急诊急救专科护理小组的成员们走进全市各个县区,提高大中小学生急救自救互救的能力,“为生命赢取每一秒”!历时9年多,足迹遍布全市各个县区,并将服务项目拓展到“急救知识进社区”、“急救知识进企业”、“急救知识进军营”、“急救知识进车站”、“急救知识进工地”、“急救知识进渔村”等;近几年又进一步延伸服务臂膀,不仅将急救知识送出去,还把一些高风险人群,比如汽车站务员、特殊学校的教师、窗口服务人员请进医院,手把手传授急救技能,服务港城人,获得连云港市卫生系统“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血液净化护理
市一院血液净化专科护理小组目前拥有数十位来自肾内科、急诊科、儿内科、感染科及类风湿科等6个科室的护士,高年资、副高级以上职称者占大多数,由于血液净化中心特殊的工作特点,这个护理小组的专科护士们是8小时在班24小时听班制。目前该小组设置血液灌流组、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组,护士们除了具备肾脏疾病医学知识外,还要接受包括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血液净化护士的素质、血液净化设备的基本理论、血管通路的护理、血液透析的抗凝疗法、血液透析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血液净化中心的专科操作技术、透析患者的饮食指导、血管通路的健康宣教及护理、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血液净化中心的规章制度、血液净化中心的应急预案、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常规、血液净化中心的感染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培训考核,可以说个个是血液净化方面的护理专家。
○心血管护理
2015年1月市一院成立心血管专科护理小组,吸纳了40名护士,全部为N2级以上的高年资护士,其中有省级心血管专科护士3位、市级心血管专科护士4位,她们在临床常规开展心血管疾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围手术期护理、健康教育、药物使用、心血管病情监测及护理、重症护理、心血管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护理配合、心血管疾病的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等工作,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风心病、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合并的糖尿病、肺栓塞、脑血栓、肺心病等症开展极富针对性的专业护理。专科护士们将病区进行分区管理,全面参与心血管患者饮食、用药、运动管理的全过程,并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向患者和家属发放健康处方。
○疼痛护理
市一院疼痛专科护士非常不一般,除了常规护理工作外,无论何时,疼痛专科护士都能及时关注患者的痛感变化、疼痛出现的时间间隔变化等各生命指征,据此快速准确作出预判并进行处理或联系相关科室会诊。护士们还将疼痛分为癌痛、带状疱疹、分娩痛、诊疗痛、药物反应、爆发痛等多种类别加以研判,并在镇痛、疼痛管理及处置等方面极具心得。
在临床实践中,护士们提出了“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这一护理理念,为每一位患者的疼痛等级评分,据此提出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处理方案,同时为患者提供心理关怀和疏导,并对每个月的患者管理情况进行质控分析,通过讲课培训、QQ群组交流、疼痛护理会诊、案例分享、疑难解答等多形式多样化方法探索护理疼痛规范流程、疼痛评估方法等,着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2016年8月市一院成立康复护理专科小组,吸纳了49名护士,涉及神经内外科、老年科、呼吸科、骨科、心脏内外科等多个病区。秉承“人人享有康复”的服务理念,学组成员认真学习先进康复前沿知识,在我院开展首例间歇性管饲,提高了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500多人次的清洁间歇性导尿,加速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开展康复护理会诊 18人次;制定了抗痉挛体位摆放操作指引,对全院护士长进行了培训。康复护理专科小组虽然成立时间短,但已逐渐完善了组织架构及管理制度,接下来康复护理专科小组将开展片区负责制、修订全院吞咽障碍患者护士评估表及评定方法、尿管同质化管理等康复项目,让患者享受更多、更规范的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