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07 浏览:2457 次
老年医学科医生孟云霞:
桑榆晚霞尚满天
“谁说将相是王孙,今有巾帼女豪杰。心中有梦自奋斗,迎来一片艳阳天。”
“一院老年病医区,医护高明赞声齐。远近都愿来就医,上下齐心创佳绩。”
患者感谢医生大多送锦旗,然而市一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孟云霞收到的患者谢礼多是这样的诗,这些被写在大大小小纸上的句子压在她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密密麻麻。
孟云霞的患者都是超过60岁的白发老人,甚至不乏百岁寿星,这些饱经沧桑的患者身体机能大多衰退了,或神智不清,或行动不便,或昏迷不醒,或病弱不堪,他们因此变得有些孩子气,孟云霞的工作就是照顾这些“老小孩”。
“孟主任,我觉得我的脸色不好,你给我查个CT。”
“孟主任,我昨晚又睡不好了,碍不碍事啊?”
“我不想离开这儿,我就想待在医院里。”
“我就不吃饭,你能把我怎么样。”
对很多老人来说,孟云霞是他们夕阳晚景的一抹靓丽的暖色,而对孟云霞来说,这些老人也是她坚守的动力:“我有空就会读一读这些诗句,感受老人们写诗时的心情,我告诉自己要对得起他们的这份信任,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没什么比这个更珍贵了。”
这是一个以消化专业为主攻方向的老年医学科医生30年来的心路历程。
刚刚转科时我真没打算干多久
孟云霞出身中医世家,父亲在家乡享有很高声望,因此1981年高考时她报考了临床医学专业,尽管是读西医,但也算是女承父业。
1986年大学毕业后孟云霞成了呼和浩特市一家医院的医生,前5年她一直在各科室轮转,积累下丰富的多科室工作经验。1991年她选定消化科作为主攻专业,1992年医院科室调整,老干部病房缺人就把她调了过去,她有些不情愿。
“我不愿意放弃消化科专业,1994年我还去北京301医院消化科进修一年,所以这个安排和我的专业有冲突,但老年医学科当时需求明确,我必须服从领导安排。当时我都想,过几年再回去干消化科。”孟云霞笑着说。
孟云霞没想到,她却再也没从老人身边离开。
不似一般的内科患者,孟云霞的患者脑功能普遍下降,记忆力衰退,这导致他们易固持己见,不愿接受新事物,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甚至会变得傲慢、对立、爱唠叨、喜静又怕寂寞、焦虑、恐惧、怀疑自身甚至有“被遗弃感”,自控能力变差、言行消极、睡眠不调,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极为敏感,医生和他们的关系也因此变得微妙起来。
国内的老年医学专业脱胎于颇具时代特色的老干部病房,不过到孟云霞涉足时已经转型为老年医学科,成为全体老人的福利了。2000年已小有建树的孟云霞进入市一院老年医学科,尽管固有观念还将之看得高高在上,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但孟云霞却甘之如饴。
“你喜欢了,就舍不得离开了。”孟云霞说。
老年医学科医生总得多想一步
“我浑身都是病,就指着你们了……”常有老年人这样说。事实上市一院老年医学科共有18位医生,两个病区百余张床位日日爆满,等待就医的老人在门外排起长队,在保证诊疗质量的同时还得兼顾他们的心理状态,医生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但孟云霞却不认为老人们是“强人所难”。
“人到老年,疾病缠身,我在临床发现,有一半的老年人同时患有3种以上的疾病,80%至90%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疾病,呼衰、心衰、脑梗、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糖尿病并发症、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呼吸系统感染……所以我们必须慎重对待每一位患者。”
孟云霞的慎重是出了名的,她常要求年轻医生站在老人的角度尽可能周全地考虑问题。尽管身为老年医学科主任,主攻消化内科方向的孟云霞每周还要坐消化科的专家门诊,每当遇到老年患者,她的神经总会绷得紧紧的,这常给患者带来“意外收获”。
老黄是个老胃病,常挂孟云霞的消化科专家门诊。不久前他又来找孟云霞求药,开处方时老黄抱怨最近记忆力糟糕,和老伴儿经常吵架,与儿女关系紧张,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孟云霞立刻拿出认知功能测评量表给老黄做了测试,发现其在认知功能、结构理解、执行力、判断力等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再安排他做了几项检查,最终确诊老黄患有早期阿尔茨海默病。
“这就是老年医学科医生的与众不同之处,你必须比别人多想一步。比如多脏器功能衰竭,不同学科的专家都会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去思考,治疗方案往往有冲突,所以老年医学科的医生就必须将这几种相互矛盾的意见协调起来权衡利弊落实到同一个患者的治疗上。再比如胃口差,你就不能只考虑消化问题,心脏病、肾脏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肺部感染等都有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敏感性差等不典型症状,你必须找出潜藏的病根。”
有时候老人本身也会成为诊断的障碍,由于身患多种基础病,老人又爱唠叨、敏感、说话词不达意、耳聋、眼花、口齿不伶俐、动作慢,主诉病情非常困难,孟云霞有时就靠手写与他们交流,如果这还不能解决问题,孟云霞就得手舞足蹈地比划,如此一来就拖慢了诊疗速度,又会引起别的患者和家属的焦急、等待和不满。
“诊疗速度和诊疗质量,在老年医学科似乎是一个矛盾,但也不尽然。”
患者老杨因大面积颅内出血并发肺部感染陷入昏迷成为植物人,已经丧失了手术时机,被从外科转了回来,尽管对他的病情并不乐观,但孟云霞依然决定试试。在这样的坚持下,2个月后老杨竟然奇迹般地苏醒,并能认出给他治病的“孟主任”。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很欣慰
披上白袍30年后,孟云霞已经成为老年医学专业颇具影响力的专家,她还在市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担任主要职务,在我市乃至省内颇具声望,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老年医学科再不是老干部病房,而成为所有老人健康的守护者。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孟云霞和同事们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事实上老年医学科的存在对患者而言是极大的便利,老人们可以‘单病挂专科,多病挂老年科’,再不用在医院里晕头转向地跑来跑去,医生开药也系统,避免了大把吃药的弊端,更可以兼顾多种疾病的治疗,剔除不同治疗方案间的矛盾和冲突,使治疗和谐统一。现在很多老人已经意识到这些好处了,从我们患者群的日渐扩大就不难看出。”
更让孟云霞欣慰的是,年轻医生们也愿意投身这份呵护桑榆的事业,如今市一院老年医学科的18位医生过半不到40岁,但他们却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和副高级以上职称,并都确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这么多年来没有人离开过,队伍在慢慢壮大。而市一院老年医学科目前也成为我市、苏北地区乃至全省有知名度的老年医学专科,设有2个病区,开放床位114张,年收治病人3000人左右,年门诊量2万余人次。开设了老年内科专家门诊,老年内科普通门诊及记忆障碍专病门诊。医学博士、硕士11人,高级职称10人。同时,全科人员以“关爱老人健康”为己任,定期在病区、进社区和家庭开展老年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康复等知识,并为照料者提供辅导与帮助。用孟云霞的话说:“关爱老年人,我们一直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