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宣教 > 活动通知

“世界帕金森病日”:市一院市脑科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带你识别帕金森病

发布时间:2025-04-10 浏览:180 次

2025年“世界帕金森病日”专题

“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

市一院市脑科医院帕金森病诊疗中心带你识别帕金森病

吕静媛 薛梅

    20254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该主题旨在多维度搭建医患沟通科普桥梁,推动神经调控技术的科学普及与规范化应用,助力患者从“精准治疗”迈向“全程管理”,重塑有尊严的生活。

今天笔者就读者朋友关心的帕金森病采访了市一院市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常务副主任徐丙超。他首先与读者朋友分享了几个病历。

30岁的小伙子患了帕金森病

小李今年刚满30岁,一年前出现全身疲劳症状越来越严重,酷爱运动的他,原有的每周2次羽毛球爱好也不感兴趣了甚至不愿意参加社会交往活动一年辗转多个医院各个专科,全身脏器查了个遍,最后看了心理医生,症状仍进展加重,两月前慕名到徐丙超的门诊,经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诊断为早发性帕金森病,治疗后症状缓解,恢复工作和生活。

徐丙超说:帕金森病不是老年人“专属疾病”,年轻人患此病占比10%。帕金森病患者在早期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不容易识别。

因失眠、便秘就诊被诊断为帕金森病

两年多前徐丙超的诊室里来了一位70多岁的大妈,主诉自己便秘和失眠多年。之前看过不少医生,症状没有缓解。并且也没有典型的震颤和运动迟缓。经徐丙超仔细询问,大妈还有嗅觉减退症状。查体发现面部表情僵硬、瞬目减少,肌张力也增高。徐丙超告诉大妈是早期帕金森病,大妈当时并不认同。今年3月大妈再到徐丙超的门诊时已出现明显震颤及行走缓慢症状了,按帕金森病治疗后,大妈恢复了正常生活。

徐丙超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贯穿于帕金森病整个病程,甚至早于运动症状出现,对于同时出现3个以上非运动症状,需警惕早期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诊治的药物调整需专病医生

王大爷今年68岁,八年前出现典型的静止性震颤及行走缓慢症状,至其他医院就诊确诊为帕金森病,并开始抗帕治疗,三年前药物疗效减退,并异动症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至徐丙超的门诊调整药物后症状改善,维持生活2年多。今年异动症明显,经市一院多学科联合会诊,属DBS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适应症,功能神经外科颜士卫主任医师团队成功予以手术,目前辅以药物治疗,王大爷维持正常生活。

徐丙超说: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蜜月期通常5年左右,之后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运动并发症,需有经验的专病医生予以调整药物以推迟并发症出现,出现严重运动并发症可进行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应识别症状规范治疗

调研结果显示9成大众对帕金森病缺少认识,目前帕金森病处于就诊不及时、延误诊断率高、治疗率低、治疗不规范的现状市民朋友应识别帕金森病的相关症状及时至专科门诊接受规范治疗。

运动症状: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以及姿势步态异常等。典型表现为动作缓慢,日常动作时间延长,行走、起床、翻身、转身、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困难,安静时有手脚、头部等不自主震颤、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姿势步态异常,身体前倾,僵硬,行走出现开步困难,前冲步态,转身困难等。

非运动症状: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便秘、出汗异常、体位性低血压、焦虑、抑郁、淡漠、头晕、乏力感等。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