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3 浏览:1740 次
记者 赵芳 通讯员 江荣 樊平巧
沉浸在高考的回忆中,为粗心大意、复习不到位而懊悔,吃不好、睡不好;高考后彻底放松,敞开肚子吃,熬通宵补“娱乐”课……其实,这些可能是“考后综合征”的迹象。对此,专家提醒广大考生,考后一周到放榜后一周是“考后综合征”最容易爆发的时段,考生要特别注意饮食、睡眠、心理问题,别被“考后综合征”击倒。
不少考生易产生“考后综合征”
高考结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考生终于可以卸下包袱,好好放松一下。骤然减压,不少考生易产生“考后综合征”,要么因宣泄无度导致失眠、烦躁等,要么因等分数、录取通知书闭门不出,出现自言自语、呕吐等症状。
市一院健康管理专家郝新生说,高考结束后,考生容易出现放纵、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考后可适度放松,但要做到作息、饮食有规律,放松不能成为放纵,不然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以健康的方式适当放松
毕业班学生,因临考冲刺而普遍缺觉,高考结束后,首先要注重的就是睡眠。郝新生说:“睡觉是高考后减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每天睡8小时左右,或适当增加午睡时间,过多的睡眠反而易导致精神萎靡不振等生理紊乱现象。”
“几乎每年高考后,都有考生因暴饮暴食而引发急性酒精中毒、肠胃炎。”郝新生提醒,高考结束后,饮食仍要保持规律、有节制。
另外,考生在考前复习时眼睛就很疲劳了,考试结束后,许多人还不分昼夜地玩电脑、看电影,导致此时眼疾发生率相当高。这部分学生要松弛有度,尽快回到有规律的生活中。
家长细心观察孩子心理变化
据了解,高考前,考生神经处于高压状态;考试过后,考生压力得到释放,生活作息容易被打乱;等成绩出来,考生的神经再次紧绷。许多考生在这个过程中,压力增减起伏巨大,难以适应,容易出现问题。
高考结束后两周是心理问题高发期,考生和家长都应该警惕。市四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陈艳说:“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家长要与他们多沟通。如果孩子有特别明显的失眠、胃口差、焦虑等情况,应该及时请专业医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科学的方法缓解他们的紧张心情。”
家长在考试结束后,应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可带孩子出门旅游等;考生也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调节情绪,如阅读喜爱的课外书籍、加强体育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