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1 浏览:643 次
(记 者 赵芳 通讯员 江荣 穆文玲)
本报讯 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品,香甜可口常惹得人大快朵颐,但吃得太急、太多,可能发生意外,还对健康不利。昨日,记者从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获悉,端午小长假接诊了不少胃肠道疾病患者,其中许多是吃粽子“吃”出来的。
5月30日端午节早晨,家住海州区的一位81岁的张老太吃了第一个粽子,就被枣核卡住了喉部。家人不敢大意,赶紧带其到市二院就诊。
在了解病情后,内镜中心渠守艳为张老太进行了检查,发现一颗约3厘米长的枣核横于老人食管,枣核两端已深深嵌入黏膜内。随后,他们对老人进行了手术。无独有偶,昨天上午市一院也接诊了一位因吃粽子被枣核卡喉的80岁老太。
除枣核卡喉外,很多人还因吃粽子引发胃肠不适等疾病。
“枣核卡喉的患者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年龄段,吃粽子时,如果没有细嚼慢咽,加上咽部不敏感,很可能连枣核一起吞下。如果枣核横着,很容易卡住。”市一院消化内科主任巨卫平说,“枣核两头非常尖锐,很可能会插进食管、胃壁、肠道壁等处,还可能随着肠道蠕动划伤胃肠壁黏膜,造成肠内感染;严重时可能穿透肠壁,造成消化道穿孔和腹膜炎,从而危及生命。”
每年都有一些因吃粽子太快或太多而发生消化不良甚至窒息事件,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医生建议,由于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易消化,老人、儿童每次应少吃一点。
巨卫平提醒:“粽子一天最好吃半个或一个,吃前要彻底加热,细嚼慢咽,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
哪些人不适合吃粽子?医生表示,心血管病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胃肠道病患者,粽子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患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节制会加重病情,甚至会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