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文化 > 医院精神

《连云港日报》5月23日报道:市“胸痛中心”成立 打通“绿色通道”缩短抢救时间

发布时间:2017-05-25 浏览:1746 次

“感觉医护人员的反应非常快,非常感谢医院所做的一切。”近日,海州区市民仲先生出院时,向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送上了感谢。今年50岁的张先生,独自经营一家小店,本身患有高血压,烟酒不离,平时也很少参加运动。一天下午,突然感觉胸闷、胸痛,难受得不行,家人拨打了120。从入院检查诊断,到疏通血管放入支架,不足1小时时间,张先生捡回一条命。

    这是市“胸痛中心”运行近一年来,通过多学科合作对胸痛患者进行快速筛查、诊治的案例之一。

    胸痛胸闷往往预示着某些致命疾病

    据了解,胸痛、胸闷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可能预示着某些致命的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非常严重的胸痛,但愈后可能较好,如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等。对于这些危急重病人,需要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给予正确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在过去,很多胸闷胸痛病人到医院后,在挂号、检查、缴费之类的走程序过程中,很可能会花去大量时间,但是对于很多危急重胸痛病人来说,这些时间其实特别宝贵。”市胸痛中心联络员孙承波介绍,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症状出现后30分钟之后心肌就开始出现坏死,3小时以上坏死60%到70%,而12小时后心肌几乎全部坏死。遗憾的是,在基层很多心梗患者往往因为诊断不及时,错失最佳抢救时间。

    可见,胸痛可能“重于泰山”,也可能“轻于鸿毛”,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主要任务是把这两类患者鉴别开来。鉴于此,如何快速鉴别诊断和规范胸痛治疗,降低胸痛患者死亡率便是胸痛中心成立的初衷。

    胸痛中心为急性胸痛患者打开“绿色通道”

    “胸痛中心作为创新的医疗急救模式,在欧美国家已非常成熟,成为了衡量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孙承波介绍,与传统住院救治方案相比,胸痛中心能显著降低了胸痛确诊时间和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了住院时间、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同时可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减少误诊、漏诊及过度治疗。

    在港城,胸痛中心的成立势在必行。去年6月,市第一人民医院组织并成立了胸痛中心,通过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呼吸科、胸外科、消化科、影像、检验学科等在内的多学科间相互协作,优化诊治流程,以求使心脏介入医师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患者心电图、心肌酶等数据,并及时启动导管室,保证全体救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导管室,最大限度拯救濒临死亡的心肌,大大降低患者病死率,并缩短了急性心梗危急患者的抢救时间,为胸痛患者第一时间建立生命通道。

    胸痛中心成立近一年来,已成功抢救数百名急性胸痛患者。赣榆区75岁的张大爷,午后出现胸痛症状,在当地医院初步诊断是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转往市胸痛中心。傍晚5点30分抵达市第一人民院,6点06分血管疏通,6点10分顺利放入支架。救治的速度被再一次提升,仅用36分钟时间就实现从入院到血管的疏通。

    如何避免就诊前延误为抢救赢得时间

    “成立胸痛中心后,心梗病人从入院到血管融通的时间,基本控制在90分钟之内,目前患者就诊前的延误往往是导致救治延迟的重要原因。”孙承波坦言,只有提高人群的胸痛急救和基本健康意识,胸痛后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才能缩短从发病至就诊的时间,从而缩短急性胸痛的总救治时间。

    什么样的胸痛需要及时拨打“1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多数会产生如下症状: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长时间的心绞痛、心慌,或呼吸困难、咳嗽。同时,患者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并不能缓解该症状,并常伴有烦躁不安、出大汗、恐惧或濒死感。然而,部分患者心梗发作时,产生的疼痛并不位于心脏区域,如胃部不适,颈部、咽部及牙齿疼痛等,也应引起重视。

    很多人发病后不急于就诊,以为症状会自然缓解。不少人在夜间发病,怕影响家人休息,尽量拖至天亮后再说,因而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在此提醒,千万不能犹豫和忽视,出现胸痛5分钟得不到缓解,一定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患者和家属要相信医生,把心梗救治和决策的宝贵时间留给医生,为挽救心脏赢得黄金时间。

 

                                                               (记者 袁春梅)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