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文化 > 医院精神

《连云港日报》3月21日报道:提升全民自救互救素养迫在眉睫

发布时间:2017-03-22 浏览:1578 次

(袁春梅 江荣) 3月20日是全国12320卫生热线宣传日,昨日上午,市卫计委在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连云港市全民自救互救体验馆开馆仪式。自此,学习急救知识,市民有了好的去处。每周一和周五的上午,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会在此给大家进行科学急救知识的讲解。

  自救互救体验馆里学技能

“按压30次,查看口腔有无异物,打开气道,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两次……”昨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林青,在自救互救体验馆开馆仪式上,给市民进行了心肺复苏的操作讲解。

全民自救互救体验馆位于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三楼,集体验、学习、教学、培训为一体,拥有心肺复苏、创伤急救、意外伤害救治、核辐射防护、体外自动除颤器(AED)使用等项目。

“全民自救互救体验馆免费向全体市民开放。”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施辉介绍,市民在体验馆内可通过观看急救宣传片、模拟操作、参观急救设备器材、接受急救知识培训等方式,了解发生意外时的早期自救,以及灾害避险过程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创伤救护,AED机使用等紧急救援技术和知识,增加自救互救能力,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

市民蔡女士,昨日上午陪同老人来就医,成了全民自救互救体验馆的第一批客人。“关于心肺复苏,之前曾听说过,但是具体的要点不太清楚。”在林青的手把手指导下,蔡女士很快学会了心肺复苏技能。

全民自救互救体验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是我市推进公众卫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必将有力推动公民急救技能和素养的提高,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约九成猝死发生在院外

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猝死约120万人,居全球第一,而90%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其中心脏性猝死的抢救存活率不足1%,远低于普通民众救护知识掌握率和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率高的其他国家。

为什么猝死率那么高?市卫计委副调研员胡灵介绍,究其原因,一方面公众场所配置AED自动除颤仪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公众对心肺复苏、AED体外自动除颤仪使用技能等急救知识缺乏了解、掌握,导致现场能够及时为患者实施抢救的不到1%,这样就错过了前3至5分钟的黄金抢救期。

“开设全民自救互救体验馆,就是为了响应省卫计委、省红十字会定于2016年至2020年全面实施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的要求而举办的。”胡灵表示,目前全省已有南京、苏州、镇江3个城市建有群众自救互救体验馆,连云港是全省第4个建有自救互救体验馆的城市。

在全面实施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活动中,开设卫生应急体验馆只是其中一项,胡灵介绍,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主要包括启动实施应急救护培训项目、卫生应急体验馆、公共场所设置AED机和卫生应急志愿者招募等系列活动。下一步将着重加强公众的心肺复苏、AED体外自动除颤仪使用等技能的培训,逐步实现我市在各重要人口密集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建设目标。

  心脏停跳后,有黄金4分钟

心脏停跳后有黄金4分钟,正确急救能在危急时刻挽回一条生命,但遗憾的是,知道的人并不多。在猝死频频见诸报端的今天,你也不妨学一学救命的心肺复苏法,紧急时也许能挽救一条生命。

“如果有人发生意外,心脏停跳、呼吸骤停,你第一步该做什么?”在全民自救互救体验馆,林青在进行心肺复苏前询问身边的学习者。面对护士的询问,现场多数人都是异口同声:“打120,叫救护车。”林青说,如果只选择报警,坐等医护人员到来,很有可能车未到,人已去世了。

“在急诊抢救室死亡的,除去车祸、外伤,大部分是猝死的。”林青提醒,如果身边人一旦心脏停跳、呼吸骤停,就应该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按压胸口,人工呼吸,为医护人员的到来赢得抢救时间。如果就地等待,伤者往往生还无望,或者即使救活也成了植物人。

心肺复苏如何操作?林青介绍,最关键的一步是胸部按压,左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中间,即两乳头连线正中,右手掌根重叠放于左手手背上,双肘关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压频率应至少每分钟100至120次,幅度至少达5至6厘米深,30次按压之后向患者口中吹气2次。如此往复,5个循环下来,观察患者有无心跳,如无心跳,继续心肺复苏。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