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新闻

教学病例讨论规范

发布时间:2022-03-17 浏览:2083 次

教学病例讨论时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自学和口头表达能力。为保证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特制定成本规范。

一、目的意义:

1、传授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了解学生临床实习的效果和掌握本专业知识的程度。

3、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4、临床教学病例讨论可以规范医学生的医疗行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显示出教室的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二、病例讨论的组织

1、由科主任或教学秘书指定负责带教病例讨论的教师,又教师事先定好准备讨论的病例。可以选择学生经管的病人或病案室的典型案例。

2、教师在讨论前1~2天要通知学生相关病例摘要,预先提出能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问题和提纲,以便学生有准备的发言。

三、病例讨论的方式

1、病例讨论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事先做好备课工作,在讨论中按教学意图进行讨论活动,引导和组织学生就病史的完整性、必要的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治疗方案的选择等展开充分讨论,并作适当的归纳和总结。学生应事先准备,查阅参考书及参考文献,在讨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讨论时先由教师制定一名学生汇报病史(病历摘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言,最后由教师认真归纳总结学习内容。

2、教师应事先准备好教案,病例讨论应采用“互动教学”模式。

3、可适当地参考一些常见的辅助手段:多媒体、互联网、各种教学照片、影像学片等。

四、病历讨论的内容

1、结合临床基本知识、理论和社会心理问题展开讨论。

2、启发学生临床思维,解决临床问题。

3、培养学生诊断思维能力或治疗方案的有效制定。

4、鼓励学生评估诊疗方案。

5、引导学生自学。

6、可酌情增加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政策,以增强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7、可酌情增加医德医风和人文科学内容,培养学生注重社会心理与人文修养,达到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与时俱进的合格医学人才。

五、病例讨论的时间

1、实习教学病例讨论的时间建议安排在临床工作相对较轻的时间段——下午或晚上进行,每次讨论的时间为1~2小时为宜。

2、教学病例讨论一般每两周安排一次,可由一个病区或同一教研室几个病区的实习生一起进行。

六、其他要求

1、带教教师的资格:

带教病例讨论教师要求一般应为主治医师以上,并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医师。

2、参加人员:

本科室的实习生必须参加

可通知其他科室、其他专业的实习生参加。

要求本科室的教学迷失、中级职称的医师、住院医师、(包括培训医师)、研究生等原则上要参加。

3、教学病例选择:病例选择要恰当。

1)作为教学病例讨论的病例务必具有教学价值,即典型、常见、多发或疑难、罕见的病例(或虽不典型但有助于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病例),以能给实习生留下较深印象,锻炼其临床思维。

讨论病例一般以病房中现有病人为对象,必要时也可以资料完整的书面病例作为讨论对象。

2)每次教学的病例不宜过多,一般1~2例即可,以便取得最佳的效果。

3)要求可是和带教教师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要注意收集具有教学意义的经典案例、常见病例、疑难案例和罕见病例,积累一些必要的教学资料,如照片、影像学片子、多媒体等,有条件的可是可充分利用电子病历的优势,建立有专科特色的“教学病例库”与现时住院的病例相互补充。

4、注意做好病例讨论的记录(记录在病区教学记录本),保留病例讨论的院士资料(病例摘要、学生发言稿)。

5、教室病例讨论应专门组织,不应以临床疑难病例分析代替。

6、教研室应将教学病例讨论的时间、内容列入实习教学计划、记录实施情况。对于新担任此项工作的教师,教研室应给以指导,并安排有关教师观摩整个过程,以便发现问题,帮助改进。

         7、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教学督导专家对教学病例进行抽查,作为教学工作质量监控的组成部分。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