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新闻

《连云港日报》8月19日报道:婴儿腹部胀痛要提防肠套叠

发布时间:2016-08-23 浏览:1706 次

    看着只有6个月大的孩子腹部六七厘米长的伤口,家住赣榆区的刘女士默默地抹着眼泪,她悔恨自己没有及早重视孩子的病情,导致患上肠套叠的孩子只能进行全麻手术治疗。肠套叠是指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中,以致肠道不通畅,发生肠梗阻,严重的可引起肠坏死。

    肠套叠险些让孩子丧命

    妞妞是刘女士的第一个孩子,最近她发现孩子总是哭闹,因为没有什么经验,刘女士以为是哪里照顾得不够好才导致孩子有这样的反应。但是刘女士很快发现,宝宝的肚子有鼓胀的现象,就带孩子去了当地的医院,输液4天也没见什么效果,孩子还是哭闹得厉害。

    在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医生强红家接诊了妞妞。“孩子腹部膨隆,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刺激后无反应,生命危在旦夕。”强红家介绍,当时患儿的情况挺糟糕,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等救护措施。待患儿情况稍微好转立即紧急送上手术台,剖开患儿的腹部,强红家发现患儿为小肠套入小肠再套入结肠的复合型肠套叠,肠管已经发紫。

    妞妞手术顺利,术后在护士阿姨的精心护理下,病情逐渐好转。看着孩子逐渐有了笑声,刘女士悬着的心这才稍稍得以平静,她真不敢想如果再拖一两天,孩子的生命可能就不保了。不善言辞的刘女士,临出院时对着护士和医生感谢道:“是你们救了孩子一条命。”

    此病好发于4个月到2岁小儿

    “夏天来了,肠套叠是小儿外科的高发病种,几乎每天都能遇到几个。”强红家介绍,肠套叠发病主要与婴幼儿发育不全、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肠子套在了一起,即一部分肠管套入邻近的肠管中,肠套叠发病率较高,占婴幼儿肠梗阻的首位。

    小儿肠套叠好发于4个月到2岁的小儿,由于患儿年纪小,主诉不明确,常常会耽误病情,家长要掌握一些科普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呕吐、解果酱样大便、腹部可触及包块这些情况,就应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宝宝发生肠套叠后的24小时内可以称作黄金时间,这段时间内90%的宝宝都可以通过灌肠法治愈,过了这段时间,大多得采取外科手术。”但是让强红家医生感到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都不够重视,导致多数的患儿只能通过手术治疗。

    预防肠套叠要做好家庭护理

    婴儿是肠套叠高发人群,尤其以4到10个月的婴儿居多,2岁后这种疾病会伴随着宝宝的成长慢慢消失。预防肠套叠,妈妈在孩子4个月后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

    患儿肠套叠早期采取灌肠法复位后,仍约有10%的患儿会再次发病。中医辨证认为,肠套叠引起腹部剧痛是由于血络淤滞,气机运行失常所至。如果灌肠后仍不能使这部分血运复常,就会有再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复位后家长一定要谨记医生、护士的叮嘱,做好家庭护理,防止复发。

 

    还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腹痛哭闹在未明确病因之前,不可轻易用止痛药,以免误诊。

    肠套叠刚显现的时候,孩子没有可怕的症状,如果病情被忽视了,肠壁会出现坏死等症状,此时他们全身机能会紊乱,一些宝宝会出现高烧、脱水等,中毒现象会发生,甚至宝宝生命也会受到威胁。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