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浏览:896 次
高难度微创手术: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王龙 李达
近日,市一院血管外科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腔内血管微创手术,在全市率先利用TIPS技术成功救治一例肠系膜上静脉以及门静脉血栓患者。
莫名其妙出现腹痛,增强CT查出大问题
58岁的孙大叔10天前莫名其妙出现腹部胀痛,在当地医院查全腹CT提示回肠肠管广泛增厚点管腔扩张,考虑是腹泻或者消化不良导致引起的炎症性肠病。就没当回事儿,以为吃点药就能好转。但近2天疼痛加重,有时疼得难以忍受,直不起身子,家里人不放心,当天夜里带他来到市一院急诊消化内科就诊。
经急查全腹增强CT提示: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如不及时治疗较容易出现肠坏死,甚至危及生命。考虑到孙大叔病情较重,肠鸣音完全消失且腹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消化内科接诊医生赶紧联系血管外科值班医生李达会诊,孙大叔随即入住血管外科。
据血管外科主任黄小明介绍,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初期隐蔽性很强的疾病,肠系膜上静脉汇集肠道的静脉血流并回流入肝脏,这个疾病常规检查不易查出,等到病情进展、疾病症状加重时候就会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痛苦且危险,可能导致肠道大面积淤血性坏死。这个疾病诱因有先天原发性和后天继发性两种,后天性的往往是由炎症或血液高凝引起,如肝硬化或肝外压迫引起门静脉充血和血液淤滞;腹腔内感染如化脓性阑尾炎、盆腔炎等。
迫在眉睫需要打通一个取栓“隧道”
入住第二天,血管外科组织消化内科、麻醉科等开展多学科会诊,对孙大叔病情详细讨论,一致认为可以通过拓展TIPS技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进行取栓手术。但开好这个手术,并非易事,其中重大的难点是肠系膜上静脉是一套独立于其他血管的静脉系统,起源于肠道并终止于肝脏,与其他血管系统并不相通,无法通过身体其他部位血管建立直接通路达到肠系膜上静脉,因此微创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先要建立一个血管通道,才能取栓。而这个通道的建立需要在DSA透视引导下,采用导丝、导管、专用的穿刺鞘管等器械,对位于肝静脉和门静脉之间的肝脏进行穿刺,人为打出一个“隧道”进入肠道静脉血管,这就需要医生熟悉掌握肝内血管的位置和走形,否则在肝实质内穿刺极易引起损伤出血,加重病情。
经过术前精心准备,当天下午,黄小明团队在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历时两个小时,完成了这场高难度手术。通过建立起的肝静脉—门静脉通道,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该系统应用伯努利原理,在导管前端产生高压喷射水流打碎血栓,在导管后方有负压区域将血栓吸出体外),将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栓清除干净。术后,孙大叔即刻感到腹痛明显缓解,术后第二天就进食流食。术后3天,孙大叔无不适症状,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术手第4天,孙大叔顺利出院。
微创介入治疗的又一利器——TIPS手术
黄小明介绍,TIPS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创口小、恢复快、对身体损伤小等优点,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器官,且患者心理压力明显减小,术后很快恢复正常生活。该手术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消化道大出血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门体分流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还可以对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进行栓塞,进一步增强止血效果。该手术对肝硬化导致的顽固性腹水也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此次手术是市一院血管外科团队在熟练掌握TIPS技术后的一次创新性应用,门静脉系统是起源于肠道、脾脏等器官的静脉系统,独立于体表静脉系统,因而常规技术难以进入该血管系统。既往这类患者只能选择保守治疗,很多患者发生肠坏死,一旦发生肠坏死后,患者死亡率极高。孙大叔的成功救治,凸显了市一院血管外科领先的技术实力,造福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