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26 浏览:1575 次
肿瘤碉堡完全可以从里面“炸”
市一院点题:粒子植入可“核爆”肿瘤
75岁患者,肺癌并发肺不张,放疗化疗效果不理想,CT检查显示肿块达4×6厘米。
10年食道癌患者,10月底检查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到颈部淋巴结,导致了4.3×6.7厘米的大肿瘤,同时,也发生脾脏转移,该部位肿瘤也达到4×6厘米……
在一般人眼里,像这样的癌症患者的病情已经“不可逆转”了,手术失去了时机和意义,放化疗效果不理想,很多患者和家属因此陷入绝望,很多医院更不愿意收治这样的患者。
事实上,这是市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众多恶性肿瘤中的两例,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十足的把握,市一院核医学科主任陆武不会收治这样的患者并为他们制定治疗方案,因为他手中有治疗肿瘤的“核武器”——放射性碘125粒子。
果然,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效果令患者和家属大感意外,第一位患者几天前的复查结果刚刚出炉,肿瘤消失,肺不张消失,第二位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块和脾脏肿块完全消失。
市一院核医学科开展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并发症少等特点,受到了不少患者及家属的肯定。
放射粒子植入可用微小代价杀死肿瘤
肿瘤的瘤巢不断增长,扩散,吞噬生命,要想治疗肿瘤,必须清除肿瘤的老巢,让其失去生殖繁育的机会,这就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框架。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将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部,让其不间断释放出持续、短距离的射线以摧毁肿瘤的治疗手段,医生通过影像学引导技术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直接植入到肿瘤内,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破坏肿瘤细胞核的DNA双链及细胞的其他结构,起到杀伤作用,使其完全丧失繁殖能力并逐渐凋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属于近距离体内放射治疗的一种,是目前国际上治疗肿瘤先进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短期内缩小或消失,可增强患者抵抗肿瘤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而中、早期肿瘤患者接受此治疗,则可极大提高肿瘤治愈率。
值得一提的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最大优点是“微创”,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这是因为碘125 粒子释放的射线能量低而持久,粒子最大辐射距离17mm,就像一个小太阳,其中心附近的射线最强,因此可更大限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肿瘤内“定向爆破”有诸多神奇之处
陆武说,正是因为看到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巨大优势,市一院才在全市率先引进了这项技术,目前使用的碘125放射性粒子,可直接植入瘤巢内,如同核武器放到肿瘤内部,实施定向“爆破”,治疗效果惊人。
“很多肿瘤患者在做了2个月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甚至消失,特别是那位75岁肺癌并发肺不张的患者,如果实施常规的CT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可能很难区分肿瘤与不张的肺组织,还可能会误将粒子植入到正常肺组织中,造成患者肺组织损伤,同时也增加患者治疗费用。患者术前进行SPECT-CT全身肿瘤代谢显像,确定肿瘤的真实靶区,再行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历时2个小时,进行得非常顺利,9月份患者复查时肿瘤已缩小到3.2×5.5厘米,11月中旬复查时,肿瘤和肺不张都消失了。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们还发现,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还有很多神奇之处,首先它可以通过术前计划、术中优化使肿瘤内放射性粒子剂量分布尽可能的均匀并覆盖整个肿瘤边缘,处方剂量140~160Gy(剂量相当于外放疗的2倍以上),极大提高肿瘤局部放射剂量率,从而有效控制肿瘤。其次,碘125半衰期60.2天,能够在肿瘤组织内实施持续性放射治疗,在肿瘤内可持续180天有效照射,对各种时期的肿瘤细胞均有促进其凋亡的作用。第三,它可以不受病灶移动的影响,实现三维适形放疗,并且粒子可以按需要实现非均匀性分布,医生还可根据定期复查后的治疗反应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植入,而这种放射治疗只对局部持续作用,对肝肾及全身脏器功能无不良反应。
市一院具备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准入资质
作为集微创、安全、局控率高、并发症小、易防护、操作简便等优点为一体的肿瘤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适应症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前列腺癌、脑肿瘤、肺癌、头颈部肿瘤、胰腺癌、肝癌、肾及肾上腺肿瘤以及眶内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软组织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上。不过由于此种技术需要将放射源植入人体内,属于三类医疗技术,因此需要严格的资格准入才能开展。
根据卫生部门的规定,要实施放射粒子植入技术医院必须具备经省卫生厅批准的三类医疗技术准入资格,手术医师需具备“放射性粒子植入”培训合格证,目前市第一人民医院具有此项准入资格。核医学科更是有一支以陆武主任为首的拥有高水平专业造诣的团队,除有深厚的肿瘤学临床基础外,他们还熟悉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解剖,特别是断层解剖知识;有优良的三维空间形象思维感;特别是三维立体系列可视化软件的使用;有熟练的穿剌技术,并会处理肿瘤穿刺治疗的各种合并症。
据了解,自该项技术开展以来,市一院核医学科已成功治疗了300多例恶性肿瘤病例,年龄最大的一位患者近百岁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