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07 浏览:2976 次
核医学科医生陆武
身着盔甲的无刀斗士
“陆教授,我的病怎样了?”穿着病号服的老王推门而入。正在工作的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陆武主任医师发现并不是自己主治的患者,一时无言以对。
“我是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后患者,昨天刚口服了碘131治疗,护士让我待在病房别出来,可我就担心这次的治疗效果,就偷跑出来找您问问。”老王说。
口服了碘131?陆武闻言心里“咯噔”一下,这种药物具有放射性,所以在配药、给药时医生都得铅衣加身,而服药之后的患者在一段时间里也会成为“放射源”,必须“住碘131治疗专用病房”,以免患者间互相影响,连医患的通道也要分开。之前主治医师已经百般叮嘱不能出病房,但医院毕竟不是看守所,固执的老王还是偷跑了出来。
陆武立刻起身送老王回病房,并在路上向他详细解释了治疗情况,还一再叮嘱老王“别再出病房”。整个过程,没有任何防护的陆武一直暴露在老王这个移动的放射源下。
“您怎么不立刻穿铅衣?”事后有人这么问。
陆武一脸平静:“当着患者面穿铅衣,他的心理负担会加重,不利于治疗。”事实上,这样的事并非第一次,自从27年前穿上白袍,他就与放射性核素有了不解之缘,这样一个人们闻之色变的神秘武器在他的手里却成了救人性命的回春妙物,在为患者找回健康的同时,自己却终日暴露在辐射的阴影下,陪伴他的,只有那件30斤重的铅衣。
两个调令决定了我一生的方向
1989年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市一院给陆武下了一纸调令,去影像科报到,这成了陆武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起点。
“那时的影像科连台CT机都没有,几个医生就靠着4台普通X光机撑着,一年的患者量只有几千人,可惜只能做检查,治疗什么的想都不敢想。而当时的我对这个专业真的不太了解。”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陆武开始了艰苦跋涉。陆武说自己很幸运,他在职业生涯里亲身见证了影像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惊人的崛起和发展,也经历着科室的壮大和变迁,1993年市一院引进第一台CT,2003年引入ECT,随后SPECT/CT等设备相继进驻,并和CT、核磁共振、超声仪、DSA等设备技术完美配合,使市一院大影像不仅具备了发现疾病的“火眼金睛”,更在治疗甲状腺疾病、各类肿瘤、骨关节疾病、血液病、皮肤病方面极具心得,打破了影像科只“看”病不治病的传统界限。
看到了这股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陆武开始潜心研习医术,由于他临床基本功扎实,几年后他逐渐成长为科室骨干,并先后前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北京天坛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天津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国内知名医疗机构进修,成为临床诊断的中坚力量。
然而正当他意气风发地准备大干一场时,2006年,陆武接到了第二张调令。
“那一年医院要评‘三甲’,所以计划成立核医学科,当时已经是影像科诊断组组长的我通过竞聘成为了核医学科的主任,但这意味着我又要接受新的挑战。”自此,陆武来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二个起点。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体检的重要性
核医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产生的射线诊疗疾病的学科,医务人员整天和放射性药物打交道,病区都和其他科室隔开,连门和墙都是特制的,在这个钢筋、水泥、硫酸钡层、铅板筑起的坚固病区里,陆武每天都在奔走。
“核医学科处处都有防护,只不过级别不同,没把子力气连门都推不开,所以医务人员一定要有体力。”
陆武所言不虚。核医学科的手术尽管是微创的(通过经皮穿刺完成),却是个细致活儿,手术过程中医师必须手眼并用,分毫不差,准确地把放射性粒子植入病灶或遭受侵犯的组织内实施“内部定向爆破”,期间不能伤害正常组织,这需要医师投注十二万分的谨慎,一场手术短则半小时,长则数小时,而在这段时间内,医师们一直“沐浴”在射线里,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必须穿上厚重的铅衣,这身盔甲通常重30斤左右,即便如此也只能保护甲状腺、躯干、性腺等部位,而头部和四肢等部位还是裸露在外,因此铅衣只能防掉大约70%的射线。
“所以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职业体检,而且要做染色体检查,还要经常佩戴辐射计量器测量辐射强度。我们有规定,一年接受辐射的上限是50毫西弗,而非放射工作人员上限是1毫西弗,半年检测一次,如果超标就要脱岗休息甚至接受治疗。这就是职业暴露带来的风险。不过如果都按照规范操作的话,没什么问题。”陆武说得轻描淡写。
事实上,陆武说的都是一般状态,如果遇到患者出现紧急情况,他们常常来不及穿防护服。
“不过当患者的症状缓解、肿瘤缩小甚至消失,获得长期生存时,那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陆武说。
我希望全社会正确认识核医学
陆武的患者多数为肿瘤患者,很多人都因广泛转移、扩散丧失了手术、化疗时机,在医生和病友的推荐下找到陆武,恐惧、纠结、焦虑、希冀伴随着他们。
“一方面他们想要试试看,一方面谈核色变,另一方面却抱着不切实际的期待,希望核素治疗能创造奇迹。事实上,任何技术都要因人而异,患者的病情不同效果也不同,及时抓住治疗时机,适合治疗的早期恶性肿瘤病人我们可以治愈,如果病情已经蔓延恶化,只能以改善缓解症状为目的。所以术前一定要充分沟通,讲明利害,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和不切实际的期望,这是一种科学态度。”
陆武说,如今人们对核医学还不甚了解,查出恶性疾病首先想到手术,事实上核医学技术在多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的治疗上极具优势,微创、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安全、无损伤,最重要的是效果显著,目前陆武领衔的市一院核医学科的手术成功率常年保持高位,尤其是2012年引入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各类恶性肿瘤和多发转移瘤,患者长期生存率较高,并已在周边地区形成了良好口碑,收治患者年龄最大的近百岁。
从医近30载,两度从头开始,陆武在精力和身体上的付出难以想象,凭借一把隐形手术刀已成为在SPECT显像和核素内照射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的临床核医学专家,尤其擅长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碘131治疗甲亢、甲状腺癌,锶89治疗骨转移等技术,而他执掌帅印的市一院核医学科,也从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科室,发展成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可变角双探头符合线路Infinia VC Hawkeye SPECT/CT仪、甲状腺功能测定仪等先进设备,常年开展ECT显像、核素治疗等项目,并在甲亢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碘131治疗、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方面极具建树的核医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