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新闻

2016-8-23苍梧晚报《麻醉医生赵志斌:无影灯下的追风者》

发布时间:2016-08-24 浏览:2015 次

谈起手术,过多的目光都投注到了主刀医生的一双手上,而手术台旁对着仪器设备不停忙碌的麻醉医生却鲜少有人关注,以至于有人将他们称为“不见阳光的人”。但作为手术团队中的“幕后英雄”,他们看似只是给患者“打一针”,但这一针的分量,却不比外科医生那“一把刀”轻。

患者不会知道,当麻醉药物让他们“睡着”以后,生命多姿多彩的“外表”就暂时离他们而去了。此时,生命的形式,不是喜怒哀乐,不是悲欢离合,更不是七情六欲,而是监护仪上千篇一律的心电图、血压、血氧这些繁杂的数据,哪个偏离了正常,患者的生命就出现了危机。

危机出现的原因必须马上得到正确的判断和解决,这份重任,压在了麻醉医生们的肩上。

“麻醉医生是在手术前、中、后全面评估管理患者身体状况的人,我们必须保证患者时刻以最好的状态面对手术,为主刀医生创造最好的手术条件。术后还要对患者进行监护并制定镇痛方案,说起来也挺忙的。”赵志斌说。

做麻醉医师,辛苦和压力常人很难想象,接受危重病例的考验那是家常便饭,然而赵志斌却在无影灯下站了32年。

麻醉医生赵志斌:无影灯下的追风者

32年的艰苦“试炼”

从1984年到市一院从事麻醉工作,赵志斌主任已经历近万次的手术“试炼”,而他“试炼”的过程实则非常辛苦甚至是心惊胆战。

“麻醉医生也是平凡人,遇到突发状况也会发蒙,但那必须是短暂的,也只能是短暂的。”赵志斌说,“遇到突发意外的患者,麻醉医生的脑子也会瞬间死机;过敏性休克的患者血压3分钟内从130毫米汞柱降到60毫米汞柱,麻醉医生的血压则会从90毫米汞柱飙升到180毫米汞柱;要是碰上了肺栓塞的患者,他的血压突然测不到了,当麻醉医生还在怀疑麻醉机是不是坏了的时候,患者的心跳已经变成了直线,这时候麻醉医生整个人都是崩溃的……”

所以在麻醉手术中,一切风平浪静、谈笑风生的表象之下,潜伏的是重重危机。

市一院的手术室有一项纪录,一天做129台手术,即便是最“寡淡”的日子,也有近百台。而整个麻醉科只有37名医生,9个护士。

“一台大手术动辄20-30个小时,麻醉医生必须寸步不离,大家都在咬牙坚持。”

在每个患者的“围术期”里,麻醉医生要参与5—7天甚至更长,每个环节都要全力以赴。手术麻醉如战场,而且是地雷战的战场,谁也不知道今天自己踩到的是不是地雷,即便是单个问题一旦累积起来也会铸成致命大错,所以麻醉医生必须在事前计算所有的可能性,并时刻做好准备。”

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精神高度紧张,永远要应对随时出现的险情,赵志斌的“车轮战”连打了32年。

按下生命的还原键

躺在无影灯下的患者受到很多人的照顾,有仔细处理病灶的外科医生,有精心准备、传递、清点各种器械的护士,也有协助治疗的放射科医生,每个人都忙碌和专注着自己专业领域里的一切,以至于根本无暇关心众多监护仪器上的一个个数据。那个这个守候在身边“管理”生命的人,就是麻醉医生。

赵志斌说,做这一行,首先要有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几年前的一次手术经历至今令他印象深刻。一位92岁的老太太因为摔倒导致股骨骨折,因为手术风险太大,医生和家属都颇为犹豫。“这位老太太心脏也不好,一年住院11次,当时大家心想还是别冒险了。”

然而令赵志斌惊讶的是,这位老太太主动要求做手术,看得出来,她对健康的执着和渴望。

医生不为选择手术而手术,患者对健康的渴望,就是医生前行的动力。术后第三天,这位老太太就站起来了。赵志斌说,这种医患之间共同创造的奇迹,是他32年从医生涯中无比享受的乐事。

敬业的麻醉医生,总是试图尽自己的全力,将手术台上的体征数据重新还原成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生命。

每台手术都有收获

每一次无影灯下的手术,即是一次磨炼;每一次风险的化解,即是一次收获。

1999年至2001年,赵志斌曾经作为中国医疗队成员远赴非洲的桑给巴尔,援助对方的医疗建设。

2年零16天,那是一场“不喊停就不会停”的艰辛之旅。作为除了主治医生之外的“second call(第二呼叫)”,赵志斌说,需要手术的患者在门外排起的长队从没有减少的迹象,麻醉医生必须得抖擞起200%的精神。

在那里,他经历了无数千奇百怪的病例,也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医疗环境——有时手术台边竟然没有氧气,甚至没有电,医疗队需要团结合作,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

赵志斌说,这些艰苦经历对于医生来说,恰恰是宝贵的财富。

如今的市一院麻醉科,已是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也是一院的今年评出的6个优秀管理团队之一。该科2014年建立了麻醉实验室,2015年获得江苏省新技术二等奖……作为省麻醉学会常委、徐州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的赵志斌,希望自己能够带领团队走得更远。

赵志斌说,麻醉医生的工作常常惊心动魄,也难以为普通人了解,有时他甚至觉得得给自己用点倍他乐克(一种控制心律失常药物),但他每天依然在手术室里穿梭,甘之如饴,淡然坚守。

“因为麻醉医生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