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新闻

2016-8-12电视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控癌症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6-08-15 浏览:2803 次

市一院提醒市民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控癌症的关键

早期肿瘤筛查可做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查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肿瘤筛查技术日益先进。传统的肿瘤检查与诊断通常依赖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手段以及侵入性的病理检查来追踪肿瘤大小与性质。市一院肿瘤实验室开展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查,可以早期检测到从肿瘤组织脱落并进入外周血液的癌细胞,是一种肿瘤早期检测方法。在传统影像学检查中,一般当肿瘤大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检查出来,但是很多肿瘤在一个毫米的情况下已经能在血液里查到循环肿瘤细胞,从这个角度讲,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查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该检查不仅可以提示身边远端存在肿瘤,还可以获得肿瘤细胞的遗传状况和药物敏感性,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查属于精准医疗范畴,除了在诊断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治疗中也充分显现了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特点。该检查通过捕获和培养患者体内CTC,用不同抗肿瘤药物进行试验,选取杀伤作用最大的药物用于患者,实现肿瘤精准化、个性化治疗。

检查时只需抽取一定量的血液,医生收集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并进行计数等进一步分析,和传统的有疼痛感、有风险且只取材于肿瘤某一部位的方法相比,CTC检查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即时的分子信息,且无创、便捷,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该项检查主要用于肝癌、胰腺癌、肠癌、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口腔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及治疗。

电子染色内镜给医生火眼金睛辨早癌

先生,54岁,长期的胃部不适,食物反流。在多家医院做过胃镜检查,均诊断为“食道慢性炎症”。一直按照食道慢性炎症治疗,却久治不愈。蔡先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于是他拿着在外院做的胃镜检查报告找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治医师徐大洲。

徐大洲立刻安排蔡先生做了一次精细内镜检查,整个检查不到20分钟,令蔡先生困惑的是,他随后拿到的检查报告和之前在外院做的那份截然不同,检查部位被“上了色”,上色后疑似病灶处出现了边界清晰的不规则“染色区”,检查中徐医生毫不犹豫地在这些“病变区”取了病理化验,很快病理科出具了报告,食管高分化上皮样瘤变(原位癌)。

尽管被确诊了癌症,但徐医师告诉蔡先生尽管放心,他尚处于癌症的极早期阶段,治疗难度和效果远优于中晚期患者,完全可以内镜下切除而不必开胸手术,基本完全不影响生活质量。

从蔡先生的病例可以看出,揪出消化道早癌并非一件复杂的事情,在门诊就可以精确筛查了。徐大洲主治医师说,多种消化内镜技术如电子染色内镜等技术就能轻松做到。

“这种技术对食管癌的早期筛查的意义非比寻常,由于早期食管癌多无症状,许多癌前病变在普通内镜下表现并不明显,因此早癌的漏诊率非常高,有研究数据显示,普通内镜对癌前病变的漏诊率高达40%,这意味着有很多患者无法在第一时间抓住治疗疾病的先机。”

医师又谈到了蔡先生,他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其实不到癌的程度,但这是一个定时炸弹,一旦某一时刻具备了质变的条件,癌症就会悄然降临,并且在短时间内由早期发展为中晚期。

预防宫颈癌,早期防癌筛查不可省

家住海州的曹女士从去年开始,与丈夫同房后都会阴道出血,平时阴道排液增多并有腥臭味,在外院被诊断为宫颈炎,打了一个星期的消炎针却不见好转。直到几个月前,曹女士来到市一院妇科就诊,她的检查报告显示她有严重的宫颈糜烂,市一院妇科的医生建议她做TCT(液基细胞学)检查,检查结果为阳性,接着又安排她做阴道镜,取组织送病理科活检,同时进行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查。医生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诊断曹女士患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III级,之后安排她入院,做了宫颈冷刀锥切,并将病变组织送病理科做进一步检验,病理诊断升级为宫颈浸润Ia1期。医生结合曹女士的病情进行了规范化治疗。现在曹女士定期随诊,恢复情况良好。

市一院妇科主任冯文提醒广大女性朋友,我国25-60岁的妇女中,各种妇科疾病发病率高达60%,妇科恶性肿瘤也呈年轻化趋势。但是,拿宫颈癌来说,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因此,女性一定要定期做妇科专项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建议有性生活的妇女有两个检查项目不能省,一是白带常规,另一个是TCT(液基细胞学)检查,以防宫颈癌的发生。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