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7 浏览:1629 次
她,不爱红妆爱“白装”
她,不爱高跟鞋爱运动鞋
她,做事干练,抢救雷厉风行
2013年,徐采云博士毕业来到连一医工作,学呼吸专业的她主动加入连一医急诊战队,成为急诊ICU的一名医生。经过6年各种惊心动魄救人、与病魔斗争、与死神较量的历练,锻造了如今急救独当一面的急诊女汉子。
8月1日,子丑交接之时,一场降雨伴随着新的月份,降临在港城大地,驱散了笼罩城市多日的闷热,似乎要为还在忙碌的人们降温。
当民主路老街钟楼的指针悄悄指向了深夜1点钟之时,习惯晚睡的人们也开始陆续关灯就寝,全城已进入“休息”状态,而钟楼不远处的连一医通灌院区急诊大厅里,却迎来了后半夜最忙碌的时刻。候诊的长椅上,或坐或躺着一些等候就医的病人和家属。在急诊内科诊室,屋内屋外也围满了病号,主治医师徐采云正在紧张地忙碌着,紧绷的神经丝毫不敢松懈。
“医生,我父亲肚子特别疼,快帮他看看吧。”凌晨1点10分,一位男士扶着他的父亲赶到了急诊内科诊室,老人家表情非常痛苦,一边捂着肚子一边趴在墙边不停地呕吐。徐采云迅速来到病人跟前,蹲在病人身边,一边了解他的病情一边帮病人检查疼痛部位。
“初步诊断怀疑是肾结石,不过还要做进一步检查。”徐采云说。为了尽快帮病人减轻痛苦,她很快为病人开出了检查单,第一时间安排病人做进一步检查。
在徐采云的记忆中,盛夏季节不算是最忙碌的节点。“其实冬天急诊诊室里经常是饱和状态,在这个房间里走动,甚至都要挤开陪护的家属才能通过。”徐采云一边说着,一边整理和查看病人的病历。
就在忙碌的间隙,急诊室内又来了一位病人,因为吃坏了东西而上吐下泻,表情很痛苦,徐采云耐心地为其检查并给出了诊断结果。“这段时间,因为天气热,好多市民饮食不注意、贪凉而出现这种情况,每个夜班下来,都会接诊近20位这样的病人。”徐采云说。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像是战场的前线,急诊科的医生们就是先头部队,反应迅速、分秒必争。因为随时会有突发情况需要处理。
不断有新转入的急诊病人送来,急诊医生需要快速体检、快速诊断、快速决断:是留在急诊室里继续观察,还是分流到其他科室或医联体医院……
快,是一个急诊科医生的必备素质。
一直以来,为了方便随时跑动,徐采云脚下总穿着一双运动鞋,急诊抢救室里的其他医护人员也是如此。
凌晨2点半,一部分病人正在做检查,一部分病人已经回家,徐采云所在的诊室内暂时没有新病人。略有疲惫的她赶紧抽空站起来伸伸胳膊、捶捶腰,已经好几个小时没有喝水的她,刚要伸手拿杯子准备喝口水的时候,突然接到通知,东海转来一位病人,因为醉酒误喝了机油,昏迷不醒,等待救治。徐采云赶紧缩回伸向杯子的手,立刻赶往隔壁抢救室,准备救治病人。
与电视剧里动辄几个医生会诊一名病人的“理想”状态不同,现实中的急诊抢救室里,往往一名医生一天要接诊几十名急诊病人。一直以来,徐采云与急诊内科其他5名医生一起轮流值班,负责急诊抢救室以及急诊内科诊室的接诊工作,为急诊病人的生命“守夜”。在炎热的夏季,急诊室24小时接诊量能达到70多人,而在更为忙碌的冬季,24小时接诊更是高达近200人。
一次,徐采云收治一位病人,临床表现为阑尾炎,但是这位病人的血压却特别高。徐采云觉得这位病人应该不会是普通的阑尾炎和高血压,要不然血压不会高到不可控制。细心的徐采云又为病人做了相关检查,最终证实了她的怀疑。原来,这位病人患有主动脉夹层,幸好及早发现,要不然这位病人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这件事对徐采云影响很大,不仅让她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也让她对这份职业多了一分敬畏。
有时候,徐采云也会遇到不理解医生的病人或者家属。“其实我很能理解他们,人家深夜心急火燎地来医院,肯定是希望我们手到病除,尽早化解病人的病痛。”徐采云说,只要将心比心,多和病人或者家属沟通,多解释、多安慰,大家也都会理解,会听进去的。她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急诊医生,一方面要有承载生命之重的勇气,另一方面更要有呵护心灵的温度。毕竟当救护车声响起,急诊科医生的世界就只有治病救人这一件事。
巾帼不让须眉
连一医有2076名“白衣玫瑰”
她们齐心协力在救死扶伤一线奋斗不止
为病人撑起了一片健康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