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引领 > 人物风采

《人民政协报》9月7日刊登:“想为中国人服务终生”

发布时间:2017-09-11 浏览:1405 次

江苏省名医刘一麟于1931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科专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第二年夏天,在同济大学德国教授卡斯坦因的指点下,刘一麟抱着从医救国的信念,去德国北部罗司多克大学留学,按照德国学制补习一学期课程后,1933年初春转入汉堡国家热带病研究院,师从MataninMayez教授,进行研究工作。

布氏杆菌是一束很短小、球杆状的病菌,最早为英国人布鲁斯发现,病菌沾染于患这种病的牛羊等牲畜的分泌物中,传染于人,严重的病例如医治不当,可导致死亡。刘一麟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埋头于实验工作,终于在一位患马尔太热的意大利海员粪便中捕捉到了布氏杆菌和念珠菌的嗜菌体,为遭受此类病菌侵害的人畜找到了防治布氏杆菌的方法,不仅造福人类,也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的博士论文《关于寻找布氏杆菌的嗜菌体和念珠菌的嗜菌体》得到了研究院教授们的一致首肯,以“A”级通过,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时年仅25岁。德国医学界提出邀请,希望他在德国继续从事医学研究事业。可刘一麟婉言拒绝他们说:“我是中国的学生,来德国深造,是想为中国人服务终生的,我的意愿不允许我留在德国,而只能回到我祖国去为本国人民治病强身、以医育民。”

1933年秋,刘一麟载誉归国。考虑到家乡缺医少药,很需要医务人员,他决定回家乡自己开业,以一己所学回报家乡父老。1936年,刘一麟创立“益龄医院”,对于拿不起医药费的病人,总是酌情减免予以收治。在当时战火纷飞、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他埋头医疗,抢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抗战期间,刘一麟开始接触进步人士和中共地下党员,从他们身上,刘一麟对于时局、对于中国的未来有了初步的认识,他深信,中国共产党会给他以及所有人民大众带来一个光明的前途。解放战争期间,他积极协助中共地下党组织购买战伤用药,送到解放区医治伤员,并通过密信的方式,对解放区的医护工作进行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一麟施展才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其“想为中国人服务终生”的誓言。他谢绝了国内知名医学科研机构、医科大学等单位的邀请,自愿留在连云港,继续把自己置身于迫切需要寻医问药的基层群众中。与此同时,刘一麟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了进展,获得多项成果,终于得偿医学报国的夙愿。1964年,刘一麟随江苏省代表团出国访问,归来后他感慨地说:当国家处于半殖民地的境地时,个人即使有才能也不会为别人所重视。现在中国解放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在外国人的心目中也就完全不同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受到无比的自豪。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81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