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4 浏览:13 次
在冰冷的监护仪和刺鼻的消毒水味中,面对一个被宣判终点的年轻生命,我们选择了打破规则。只因为,生命的最后一程,值得被温暖包裹。
2025年3月,37岁的小刚被推进了抢救室。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的诊断,像一把锈锁封死生路,多种并发症如狰狞藤蔓疯狂蔓延,监护仪跳动的数字成了死神的倒计时。
这里是高新抢救室,一个与死神竞速的战场,一个原则上不滞留病人的地方。然而,小刚的情况太特殊——每天上万的治疗费,让妻子握笔的手不停颤抖,老父亲布满老茧的手死死按住缴费单。当他们颤抖着签下放弃ICU治疗时,妻子的眼泪晕开绝望的墨点,老父亲佝偻的脊背弯成了一张弓,13岁儿子惊恐的眼神刺痛着在场每个人。
这里是危急的生命守护区。冰冷的门禁屏障隔绝了内外,只有消毒水的刺鼻气味和监护仪单调的嗡鸣交织。但病床上小刚那双空洞绝望的眼睛,深深刺痛了护士长彭庆荣的心。她看着门外心碎的家人,做了一个决定“咱们试试,让爱进来。”这一句简单的“试试”,打破了抢救室多年的惯例。一张病床被轻轻挪到了相对安静的角落,那扇冰冷的门禁屏障,第一次为亲情敞开了缝隙。
妻子每日用温热的毛巾,一遍遍轻柔地擦拭丈夫日渐消瘦的脸庞;老父亲布满老茧的手,一遍遍按摩着儿子浮肿的双腿。然而,小刚的心似乎已被绝望冰封,整整三天滴水未进,无论家人如何哀求,他都眼神空洞地呆望着,没有任何回应。
转机,发生在一个关于孩子的承诺上。彭庆荣护士长俯身在小刚耳边,轻声说:“你儿子问我,能不能把他月考的成绩单带给你看看?”这句话,像投入死水的一颗石子。当天下午,那个13岁的少年被带到了父亲床前,攥着父亲的手泣不成声:“爸…你答应过的…你要看着我考高中的啊…”就在那一刻!监护仪上的心率突然加速,小刚颤抖着咽下了三天来第一口菜汤。
在陪伴小刚与死神赛跑的这段特殊日子里,冰冷的抢救室里,37℃的温暖从未缺席。夜班护士会在凌晨悄悄调暗顶灯,用温水纱布滋润他干裂的嘴唇;大科护士长查房时,总会像老友般拍拍他的肩膀,唠唠家常,驱散抢救室里的沉重。
当家属最终签下那份沉重的“放弃抢救”协议,护理人员没有仅仅执行冰冷的程序。他们默默准备好温热的毛巾、干净柔软的被褥,努力创造一个尽可能舒适、有尊严的告别环境。
小刚的父亲,颤抖着递给护士一张被揉得皱巴巴的纸。展开信纸,上面是老人工整却又略显颤抖的字迹,信不长:
但每个字都沉甸甸的……
最后的时刻来临了。妻子将脸颊紧紧贴在他渐渐失去温度的掌心,仿佛想留住最后一丝暖意;老父亲用颤抖得不成样子的手,一遍遍为儿子整理着衣领,那是他最后一次为儿子做点什么;少年紧紧攥着那张被泪水浸湿的成绩单,泣不成声。护理人员轻轻拉上了围帘,将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隔开,让这场告别在春光里静静流淌。
在制度与人性的天平上,我们选择后者;在医学的尽头,护理的温度照亮了生死长夜。那个被爱环绕的角落,成了生命最后温暖的港湾。
(高新抢救室 马蕊蕊)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0508150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