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27 浏览:1133 次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港城的疫情起起伏伏,随着防控政策的调整,医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感控压力。经历了三月和十一月的集中抗疫,口腔医院参加闭环管理的医护人员已全部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在他们中间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在疫情来临时一次又一次战斗在了临床一线。“我们年轻,让我们上!”疫情中主动请缨,坚守在临床一线,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成长,在工作中经历疫情,让他们的从医之心更加坚定、更加执着,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抗疫中的心路历程。
疫情一线的守护者——王瑜
王瑜,2018年参加工作,今年三月疫情期间在高新院区参与口腔门诊闭环值班,十一月疫情发生后再次请缨,前往黄码医院从事预检分诊工作。
11月15日下午5点,我接到进入黄码医院进行预检分诊的工作通知,迅速收拾好行李,准时到闭环酒店报道。晚上得知次日凌晨两点就将进入黄码医院开始工作,第一次参加黄码医院的预检分诊,内心激动而又忐忑。
当我身穿大白,头戴面屏,进入工作区域,想到即将面对的是来自风险区的各类患者,瞬间感受到紧张不已。“一方面要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共同环境下患者交叉感染,同时还要将患者尽快引导至相应诊区进行治疗……”想着分管主任交代的注意事项,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调整好情绪进入工作状态。预检分诊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佩戴口罩、做好二级防护、询问患者主诉症状,记录具体家庭现住址、查对流行病学史…为了防止患者交叉感染,我们需要协助每一位患者挂号缴费,并一对一地送将患者护送至相应就诊区;遇到不理解的患者,需要安抚患者情绪,积极耐心地沟通。因为实行二级防护,视力及听力都受到限制,与患者沟通时需要增大音量,几名患者分诊结束,我已经有些头昏眼花,等到下班常常感到筋疲力尽。记得有次夜班,120送来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昏迷状态,收缩压高达200mmHg,当救护人员用平车将她推进医院时,患者已经开始浑身抽搐。紧急情况下,虽然患者流调情况不明,在场的医护人员冒着感染风险,第一时间将患者推至抢救室抢救。那一刻,我被自己和同事们的忘我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深打动着我。
我很荣幸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感觉防护服下那一张张面孔是那么的亲切,一颗敬颗佑生命、无私奉献炽热的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医者的伟大。我暗暗下定决心,学好知识、练好本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特殊治疗室的“大白”牙医——何洪立
何洪立,2016年参加工作,三月疫情期间在通灌院区参加预检分诊工作,十一月疫情期间在口腔医院门诊参与闭环值班。
闭环值班第五天,外面下着雨,下午刚上班就匆匆忙忙进来一位病人,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大声喊着“医生,我的牙疼得受不了了,白天疼,夜里更疼,睡不着觉地疼,一阵一阵地,含口凉水才能缓解一下,快给我看看!”。分诊的护士来到我身边,告诉我患者所在的小区有高风险区,患者着急地说:“6号楼是高风险,我是5号楼的,一星期没下楼了,”说完又含了一口凉水。我再次查验了患者的健康码和核酸报告——绿码,24小时阴性。“您好,我先给您做个口腔检查吧,”我调整好治疗椅,先给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发现是右下颌第一磨牙牙髓炎急性发作引起的疼痛。按照医院要求,患者所在小区有高风险区,进行喷溅操作需要到特殊诊疗室。于是,我向患者告知了病情和目前需要进行的操作,征得患者统同意后将她带到特殊治疗室,自己则快速地洗手、消毒,穿上“大白”防护服,然后来得特殊治疗室给患者打麻药、开髓、冲洗、封药。治疗结束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接连对我说了三个“谢谢”。我给她开了消炎止痛药备用,告知医嘱,她一身轻松地回去了。
疫情期间闭环值班,虽然离家很近也不能回,心里常常有深深的挂念,但是每当遇到这种急性牙痛的病人,能在特殊时期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感,“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每当此时,医学生誓言便会在耳边响起,“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我想这就是医学的魅力所在吧!
心系患者的好医生——孟虹良
孟虹良,2019年参加工作,十一月疫情期间参加口腔医院门诊闭环值班。
从15日下午开始,我开始了在口腔医院门诊的闭环值班。19日下午2点我一如既往地接诊患者,一位患者因牙痛难忍至我院就诊,再次核对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结果以及流调过程发现这位患者所在小区有楼栋属于高风险区。面对来自高风险区的患者,我迅速请示领导,吴更院长与吴叶荣护士长指示:正常接诊,找出病因,明确诊断。经检查患者为右上智齿急性牙髓炎,需要拔除患牙。告知患者病情及需要进行的治疗,征得患者的同意后,在吴院长及护士长的指引下,我们将患者引导至特殊门诊处,我迅速换上防护服、N95口罩、面屏、手套进入诊室。注射麻药后,立刻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拔除患牙、清理伤口,向患者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患者脸上露出了笑容,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参加此次闭环管理使我成长很多,面对疫情我也有过害怕和彷徨,但是面对患者时,一切的担心都烟消云散,我深深感受到无论患者来自何处,为患者解除病痛是第一要务,这也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我为自己是一名医生而自豪。
护理姐妹花——刘瑜、唐颖、厉苏瑶
刘瑜,2014年参加工作,唐颖、厉苏瑶,2021年参加工作。三名年轻的护理工作者在十一月疫情期间承担了口腔医院门诊几乎所有的护理和预检分诊工作。
2022年11月大港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集结号再一次奏响,护士长吴叶荣在医院工作群发出了召集令。“我是党员,我先上!”共产党员刘瑜率先在群里报名,“组织如果有需要随叫随到……”唐颖、厉苏瑶也紧跟其后。11月15日,三姐妹开始了在口腔医院门诊的闭环工作。
闭环期间,唐颖和厉苏瑶主要负责口腔医院门诊的预检分诊工作,扫大圣码、查看苏康码、核对核酸检测记录、规范填写纸质版流调表……预检分诊工作琐碎但一步也不能少,两名年轻的护理姐妹严格落实防疫政策,熟知风险疫情地区的分区分级、新冠肺炎十大症状烂熟于心,守好了口腔医院门诊的第一道关卡。唐颖每天早上还负责口腔医院门诊所有医护人员的核酸采样、样本送检,保证每名医护人员准时完成核酸检测。刘瑜主要负责诊区的护理工作:每日无菌物品的更换、每次治疗后治疗椅及操作台的消杀、治疗器材及防护物品的分发、防护物资的配备。“一患一换一消毒”、环境物表空气消毒无死角,一个小小的诊疗区都能让护理人员忙得满头大汗。随着社会面疫情防控的逐步开放,口腔医院就诊人次逐日增多,医生常常需要加班才能完成当日的诊疗工作,唐颖和厉苏瑶结束预检分诊后主动参加门诊护理工作,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每天下班倒头就能睡着,确实比较辛苦,但是每天都很有动力,感觉这不仅仅是工作,更是肩负的责任。”三名护理姐妹笑靥如花,年轻的她们体会到更多的是使命和责任。
无所不能的口腔助手——徐榕、孙振峰
徐榕,2016年参加工作,孙振峰,2020年参加工作,两名口腔助手在十一月疫情期间参与口腔医院闭环值班,两位年轻人承担了口腔助手和口腔医院日常的辅助工作。
医生诊疗时,他们是口腔助手,负责操作配合、吸唾、传递器械、准备物品;诊疗结束后,他们是无所不能的好帮手,转运物品、排队领餐、诊区整理……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去哪里,年轻的身影奔波在口腔医院的各个角落。“每天看到同事们辛勤工作,能为大家帮上一把、送上一份份热腾腾的饭菜,感觉我们也在抗疫,很自豪!希望为疫情的更快结束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雷、杨宝贵、刘文秀、宋韬、岳莉、许艳秋……口腔医院还有许多这样的年轻人,在疫情更加复杂的当下,他们依然在临床坚守,和同事们并肩作战。经历了疫情,每个年轻人都在成长,他们一次次感受到职业的崇高,一次次体会到奉献自己、帮助他人的价值感,让我们一起为这群年轻人加油,期待着他们用青春的奋斗迎接抗疫的胜利!
(口腔医院党支部 周玭 吴更)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0508150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