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02 浏览:421 次
在疫情防控中,作为急诊抢救室的负责人,彭庆荣老师每天带领团队积极奋战在抗疫一线。急诊是医院的窗口,她深知,唯有窗口把好关,才能保证医院的安全。
2020年1月31日晚急诊抢救室收治一名咳嗽、咳痰伴发热的重症患者,经过会诊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患者。患者经过抢救病情平稳,在急诊隔离诊室治疗,专人护理。由于是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暂时无法收入住院治疗。2月1日早彭庆荣老师接班后就进入隔离诊室,负责疑似患者的护理工作。从早上七点半到中午十二点多,彭老师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为患者输液、抽血气、监测生命体征、翻身拍背、监测体温、完善护理记录,一刻也没有停下来,由于患者年龄较大,静脉条件差,为减轻频繁穿刺的痛苦,彭老师成功的在颈部为患者开通静脉通路输液。汗水模糊了防护眼罩,为了减少接触,为了避免浪费防护服,她滴水未进,一直陪护在患者身边。要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必须采集咽拭子做核酸检测,这项操作与患者近距离接触,要打开患者口腔,风险大,要求高,患者牙关紧闭,采集过程困难重重,彭老师做好防护,不惧艰险,遵医嘱给患者应用镇静药,用压舌板将患者口腔打开,顺利将咽拭子送入患者喉部,成功采集送检。当彭老师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摘下防护口罩,她深深的吐了一口气,面部刀刻般的压痕清晰可见,汗水已浸湿了头发。疲惫不堪的她却很快调整好又投入到工作中。
在急诊,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和疑似患者很多,作为急诊医务工作者,心理压力无疑很大,但是有压力才能有动力,我们从未因此停滞不前,急诊人只会变压力为动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急救工作中。为缓解大家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彭老师会及时追踪从急诊转出的可疑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并及时通知大家。大家也会在微信群里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作为急诊人,学会管理并调节自我的情绪至关重要。只有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才能更佳的给予患者安慰与帮助。
疫情期间,急诊人互相鼓舞,互相帮助,互相加油,团结协作,打赢了一场场胜利的战役,抢救了无数垂危的患者。
(高新抢救室 傅琳)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0508150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