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20 浏览:628 次
我院作为市定点收治医院,在疫情来临时,响应各级要求,急诊科专门设置了“发热预检分诊”、“高度疑似危重患者救治隔离室”。
在我院,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超能力,却冲锋在前,负责一线筛查及危重患者救治工作,他们就是急诊勇士们。
“疫”线最前沿——急诊分诊、急诊发热预检分诊
1月17日下午5点,刘先生匆匆来急诊就诊。分诊护士徐华丽在询问病史后得知刘先生长期居住武汉,回连后发热、咳嗽。徐华丽敏锐洞察到可能有问题,她立即给患者更换口罩,采取相关检查和措施后,将其带入急诊隔离病房继续治疗。他就是1月31日连云港首例痊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
患者的健康离不开护士,徐华丽老师今年43岁,疫情发生后科室人员紧张,她现在还在分诊倒大小夜班,每天接触的患者和家属近千人,她说“我也担心,我也害怕,我也有老人、小孩,但疫情需要,我决不退缩”。
不在隔离病房里的“隔离人”
急诊科是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任务最重的科室。一些危重患者需要在抢救复苏,生命支持,同时影像学上又不能排除有“新肺”感染的可能,无法及时分流,为了此类患者的救治,急诊科专门设立了隔离室,救治高度疑似患者,在急诊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愿请战到隔离室,护理高度疑似患者。
他们都是九零后,
他们都是父母心中的小孩子,
他们都是父母嘴巴里的大宝贝。
在急诊,他们都变成了奋勇向前的战士。
在急诊,他们都化身成了无惧危险的勇士。
在急诊,他们都成为了写下请战书的“最美逆行者”。
在院感科指导下学习穿脱隔离衣,这是医护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一环,半点马虎不得。一米八的大小伙王威说:“待我穿戴整齐,感觉自己像航天员一样,戴帽子、手套、口罩和护目镜,身穿防护服,隔离鞋外加鞋套,工作起来很笨重、艰苦,患者危重,气管插管、吸痰护理、核酸标本采集......我们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性大,我们不是不怕,但关乎生命,我们必须逆向而行。”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病毒是魔鬼,它们有多危险,医护人员最清楚。从隔离到检测、从检测到治疗,无数人不舍昼夜、不顾安危,硬是做出了骄人业绩。出院人数在日见增多,隔离效果在逐渐显现,治疗措施在日渐精进……直面病毒,中华儿女大爱无疆、生而为赢!2020年,我们一起加油!
(于杰 卢唱)
Copright© 2021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苏ICP备00508150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