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幕后英雄

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在这个初冬时节,悄然暴发。疫情就是命令,11月11日晚,我院检验科主任、省抗疫先进个人杨晋带领来自全市各家医疗机构的150名工作人员迅速抵达市核酸检测基地,连夜部署作战方案。第二天天还没亮,所有人员向病毒开战……

早上七点不到,在更衣室,队员们严格按照院感要求换上防护服,快速地穿戴完毕,就按照各自岗位分工,像列队士兵一样,迅速而有条不紊地奔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在核酸检测一区,也是试剂配置区。每天至少5万管的检测量,700多个百人份的试剂盒,需要一一拆开,并配置成反应体系,传送到二区。3个人,说手脚并用也不为过。他们的十指上是长时间磨损冒出的水泡,他们的肘关节也因长时间抵在生物安全柜而红肿破皮,他们的脸上,更是一道道防护口罩压下的斑驳印迹。可是他们说:“我们不是最辛苦的,最辛苦的是二区的队友们。”

二区是核酸提取区,众所周知的危险地带。在这里要把可能含有阳性病毒的标本吸取出来,加入到提取板,经过提取仪的提取操作后,再把病毒模板点入配置好的反应体系。在这里,人人都是加样小能手;在这里,每人每天都能坐到屁股发麻没有知觉;在这里,连续拧盖关盖的拇指累到不能动弹;在这里,只有一板板不断减少的检测管;在这里,是强忍着五六个小时不上厕所的痛苦;在这里,也是每次实验出来后,满身汗渍印白的衣衫……

扩增区,也是PCR三室。忙碌是他们永远的节奏。113台扩增仪同时工作的声响,就连边上同事的问话都模糊听不清。这样嘈杂的工作环境中,他们要睁大双眼,紧盯着不停跳动的扩增曲线,甄别出哪些是阳性,哪些可疑,然后找出对应的样本号,告诉二区进行双试剂复核。每一天发出的最后一份报告,每一盏最后熄灭的灯,每一个最后走出实验区的人,都是在三区。当他们疲惫的身影映入眼帘,也是宣告着一天工作的结束。

而我们的领队杨晋、孙召东,他们俩的身影是基地的常明灯,是常驻“大使”,是这150多人检测队的灵魂和中心。调配人员、实时关注监控、汇总检测量、上报阳性数据,都是由他们负责。他们是顶着一天星来,顶着一天星回,看似轻松,实则要统筹全局,劳心劳力。

院感科李萍老师,板起脸严查穿脱防护服流程,不放过任何一个穿脱细节。后勤保障负责人李艺,每天精心订制早、中、晚三餐,保障大家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还有默默奉献的医废弃处理人、保洁员……

这些,都是我们可爱的可敬的基地队员们,面对每天超负荷的工作量没有怨言,有的是每个人都想争分夺秒多干点的众志成城,有的是万众一心只为驱逐这无孔不入的新冠病毒的决心,有的,是我们每个人,尽心竭力的日常。

愿以如我们之万万千千的微光,照亮这美丽的黄海之滨,守护港城万家灯火的明亮。(医学检验科  朱丽梅)